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差异和问题

 1、城乡家庭消费水平差距较大,消费结构差异明显

  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家庭的消费水平明显要高于农村家庭的消费水平,城市家庭平均消费数额为28343.7元,比农村家庭的17285元高出10000多元。在各细项中差距最大的三项是食品、住房和教育:食品支出,城市9790.2元,农村5751.0元;住房支出,城市1865.9元,农村484.7元;教育支出,城市3170.5元,农村2069.2元。在其他各细项消费水平上也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实际上,从调查结果来看,除了日用品和人情往来两项外,城乡家庭消费在各个细项支出上存在较大差距。

  在消费结构上,城乡家庭在生存型支出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衣食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41.4%和40.1%,两者比较接近;而城乡家庭在发展型支出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住房和医疗两个方面。城市地区由于近年来房价高企,与住房相关的消费支出比例明显增加,占到消费总支出的6.6%,远高于农村住房支出的2.8%。尽管农村医保体系在2008年已经基本覆盖全部农村家庭,但是较低的保障水平仍然未能大幅度降低农村家庭在医疗费用支出的压力,农村家庭医疗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12.4%,比城市家庭9.4%高出3个百分点。农村家庭除在医疗支出比例高于城市外,教育和人情往来支出比例也高于城市家庭。此外,文化、娱乐和旅游支出中,尽管消费水平较低,但城乡家庭间差异也很明显,城市平均717.8元,占2.5%;农村平均180.3元,占1.0%,说明农村家庭在文化、娱乐消费方面基本上才刚刚起步。
  2、教育、医疗等发展型消费呈刚性特点,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从理论上说,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越高,家庭生活水平就越低,反之亦然。但调查结果却显示,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调查发现,低收入家庭的食品支出数额较低,但同时其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也较低;城市低收入家庭平均食品支出数额为4898.8元,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为34.2%,高于高收入家庭的比例(31.3%),但却低于中低收入(39.1%)、中等收入(35%)和中高收入家庭(36.6%)的比例。农村情况类似,低收入家庭平均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为29.8%,低于其他所有家庭的食品支出比例,但其食品的消费水平仅为2637.1元,低于其他家庭。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低收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较低的特殊情况,主要是因为城乡低收入家庭为了保证教育和医疗等发展型消费而省吃俭用。换句话说,教育和医疗等发展型消费,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消费,他们没有随收入水平的改变而表现出较大的消费弹性,而是具有消费刚性的特点。比如,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消费数额与中等收入家庭相当,消费比例远高于其他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医疗消费数额与中等收入家庭相当,消费比例远高于其他家庭。此外,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支出数额也较高。这些都说明,由于发展型消费数额和比例的增加,消耗了低收入家庭相当部分的支付能力,使其被迫减少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数额和比例,导致生活质量的降低。

  在一般情况下,低收入家庭在消费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当首先减少其发展型消费支出的数额和比例,确保其基本生活的质量,因此通常发展型消费支出的弹性,要高于生存型消费支出。但中国家庭高度重视子女教育的观念以及在多数家庭医疗看病还需要自己付费的情况下,中国低收入家庭更多地依赖省吃俭用来保障这方面的支出,在消费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国低收入家庭消费结构中受影响最大的不是发展型支出,而是生存型支出。这说明加大教育投入和医疗保障,减少普通家庭正常消费的顾虑,有助于释放其他消费,扩大内需。

  3、家庭消费率总体偏低,消费率随收入提高而边际递减

  家庭消费率是指家庭消费支出与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也称为家庭消费倾向。消费率是用以表示家庭消费行为的指标,消费率高意味着人们舍得消费,消费率低意味着人们更倾向于把收入结余用于储蓄而不是提高消费。中国家庭的消费率长期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即期消费率不高,其原因一方面是与中国家庭文化和消费观念有关,长期形成的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使得大多数中国家庭有积蓄的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大宗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家庭长期筹集这方面的开支,压制即期消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仍然过度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从长期看,如果家庭支出收入比保持在较低水平,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不可能持久。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