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第2页

(1)、资金的筹集数额过低,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虽然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水平较低,但是如果考虑到城市化、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等多种因素,考虑到今天为自己的将来养老生活投保的人,在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年后的进入老年期的社会发展、经济背景,现在缴纳数额较少的养老保险金就会出现养不了老,保不了险的情况。例如,《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规定,农民交纳保险费时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为2元、4元、6元、8元……20元等10个当时缴费。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任等原因,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险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的情况下,如果农民在交费10年后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每月可以领取4.7元,15年以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④这点对农民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每月投保4元、6元甚至是10元,也仍然难以起到养老保险的作用。(2)、筹集的资金不能专款专用。1998年以前全国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集、保管、运营和发放全是由民政部门一家负责,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而一些地方的民政部门有直接受制于当地的政府,因此党政府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有什么建设项目缺少资金时,有时就会要求动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对这样的要求,民政部门往往难以拒绝。因此各地挤占、挪用和非法占用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基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给今后的发放工作留下了极大的隐患。另外还有少数村、乡干部运用职权,巧立名目,利用工矿为自己投保,养老保险成了这些人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影响了养老保险的运行和群众投保的积极性。一些地区还出现了强制保险,例如,没有交纳保险金就不许领结婚证等。(3)、大部分乡镇企业和私有企业以及由农民协议工的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对农民协议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基本上是空白的,用人单位不愿意缴纳这笔钱。(4)、目前农民养老险基金的县级管理水平较低,收益不高,违规使用、挪用较多,不能进行有效的保值和增值。《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规定,“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主要以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实现保值增值。”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缺乏投资人才,有关部门一般都采取存入银行的方式。但是1996年下半年以来,银行利率不断下调,再加上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要保值已经相当困难了,更不用说增值。在这一方面,为了使资金能够平稳运行,国家原先承诺的养老保险账户的利率只好下调,造成投保实际收益明显低于按过去高利率计算出的养老金,使人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信心更是大打折扣。

二、农村养老保险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经济落后是导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现状的最基本的原因

    由于农业本身是第一产业,创造社会财富的效果没有其他产业那么明显,但在计划经济时代,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运动会口号 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正是依靠农业的哺育,中国从“一穷二白”的起点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国家有关研究表明,从1952年到1990年,中国农业通过税后方式、“剪刀差”方式等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总量达到11594亿元,其中通过税收方式提供1527.8亿元,通过“剪刀差”方式提供8707亿元,通过储蓄方式提供1359.2亿元。1952年到1990年,中国工业建设从农业中净调动了约一万亿元的资金,平均每年高达250亿元。⑤可见我国农业对国家工业化积累的“有形”付出是多么的巨大,但农业在付出的同时,得到的却很少。我国财政投入长期以来偏重于工业和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教育、卫生事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一方面是高付出,一方面是低投入,这中间的“隐形”贡献更为巨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村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文化素质等一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限制了农村在其他各方面的发展与各领域工作的推进,这其中当然包括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运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