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

摘要: 在新课标要求以及现有思想品德教材的基础上,本课题致力于如何在思品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生活,努力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接纳、喜爱并认同这门课,促进思品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题报告 一、 课题背景及界定

  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试验)》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是一门“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帮助学生逐步形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养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从这个角度看,思品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侧重培养学生认识世界、观察世界的能力,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而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但在目前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感到迷惑:教师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学生认为初中思想品德就是“说教课”,没多大的意义或者价值。总的来说,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从学生角度来看:很多中学生把初中思想品德当作可有可无的“豆芽科”,认为初中思想品德内容假、大、空,教师说教方式过重,教学跟学生生活不沾边,对思想品德的德育内容抱质疑、不信任的态度。学生们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谈不上从内心深处接纳这门课。

  2、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教材,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德育本身也要求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实践,让其感悟、体味从而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达到道德自觉的目的。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首先,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点非常散,尽管这门课本身不在于知识点的强调,但总归还是要参与中考,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脱不去传统的条条框框:轻视学生生活,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教学方式单一,对教材整合力度不够、应试痕迹明显。尽管很多一线老师在积极探索能让学生体验到这门课价值的诸多途径,但总的来说,仍旧流于形式,看似轰轰烈烈、丰富多彩,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并为达到。

  3、在现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教师不是学生唯一获取知识的渠道,社会上的各种信息会给学生的心态造成一定的影响,社会上的各种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甚至扭曲的观念,都会左右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如何整合社会热点案例,正面引导学生,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课题界定:

  1、思想品德:从教材本身入手,分析新课标对思想品德课程要求达到的目标。对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淡化教育痕迹、启发道德自觉、要求学生自主合作、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强调学生自身实践体验等观点进行深入反思。这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以教材为本”,这也是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首要应该明确的观点:要理解透新课标对思想品德教材的要求、对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要求。

  2、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师完成教学、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接受德育的情感浸润尽管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师生接触最多的场合还是课堂。因此,教师要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重心还在大胆改革课堂,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以教材为载体的前提下,通过丰富的生活案例活化、细化、趣味化课堂教学,突出思想品德学科的实用性与价值感。

[1] [2] [3] [4] [5] [6]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