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家庭情况抽样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家庭情况抽样调查报告
调查问卷涉及空巢老人的基本收入及来源、与子女的关系、子女孝顺情况、对生活的满意度、主要业余活动的安排、困扰与建议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调查内容基本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为消除被调查对象可能存在的顾虑,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我们对每份调查问卷的填写不作具名要求。

  调查范围基本覆盖了全区各街道的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为275份,回收率为91.67%。

  接受调查的空巢老人平均年龄为74.8岁。独居老人家庭l 67 户,占60.72%。形成空巢老人家庭的平均时间为8.25年。空巢老人家庭存续时间达1 0年以上的有107户(其中20年以上的20 户,30年以上的l户),占调查户数的38.9%。

  一、调查统计

  1、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并对子女们每次前来探望自己感到开心的空巢老人家庭有223户,占80.8%。子女们在探望父母时能关心父母健康情况并能与父母拉拉家常的有l61户,占58.55%;其中还能帮助父母做些家务的有l20户,占43.64%;考虑到现在的竞争环境及子女们各自的事业和家庭,因此老人们不勉强他们经常来探望的空巢老人家庭有56户,占20.36%;认为子女孝顺或比较孝顺的有256户,占93.1%。空巢老人因平时子女与自己联系不密切、对相互关系不愿作出评价及子女不常回家看看而倍感失落、孤寂与无奈的有23户,占8.3%。

  2、受年龄增高、体质下降等多种因素的作用,空巢老年夫妇在朝夕守望、互为照应中度日,生活上、精神上难以替代的依存度日益加深,他们之间觉得对方越来越重要的有47户,占43.50%。

  3、认为现在生活快乐的空巢老人家庭有177户,占64.36%; 因生活单调,感到没什么质量的有54户,占19.63%;因年老体弱,觉得生活烦恼的有20户,占7.27%。

  4、因听力降低与他人减少交流的有32户,占11.64%。

  5、除了料理家务,老人们打发空暇时间和解闷的主要方式是:34.22%的老人收看(听)电视节目和收音机;24.93%的老人会主动参加一些散步、骑游、跳舞等户外健身活动,15.12%的老人会浏览书报,11.94%的老人喜欢串门聊天,3.2%的老人能注意参与一些社区公益活动;余下的老人们分别爱好棋牌类娱乐、饲弄宠物与花草、念佛、去适宜处喝茶、钓鱼;

  6、每月人均低于450元收入的空巢老人家庭有23户计29 人(不足部份由子女或亲友补贴的有10户计l2人),占被调查 对象人数的7.69%。

  7、老人的困扰和建议主要有:一是感到看病贵、看病难,看病等候时间太长。二是希望政府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步伐,动员社会更多地关注空巢老人家庭,帮助老人们驱除孤独感,得到情感补偿和精神慰藉;在居住地附近设有便民助餐点、家电类维修点等,以减少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扰;三是认为社区内适宜老年人参加的活动场所、设施、项目和内容太少;四是低收入的空巢老人家庭生活艰难,缺少补贴来源,希望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二、总体印象

  1、在我区的空巢老人家庭中,就子女对空巢老人的关心、孝顺程度而言,总体上来看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但也确实有一些做子女的平时对空巢老人不够关心,使老人们为之伤感。

  2、改革开放增强了国力,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加上精神文化生活逐步丰富,人际关系日益和谐,传统观念不断更新,心态良好等因素,我区空巢老人对晚年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比较高。但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因生活单调和年老体弱等,认为生活烦恼或缺乏质量的有76户,占被调查户数的四分之一多。

  3、除了年老体弱,可能受传统观念、兴趣爱好、脾气性格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主动走出家门、广泛接触人群、乐意融入社会的意识与要求不强。加上全社会敬老助老氛围尚未达到较理想程度,社会服务业不发达,居家养老服务起步晚, 难以惠及更多的空巢老人,社区范围适宜老年人参与的文体活动场所、设施、项目和内容太少,老年人在遇到物质、精神与情感方面的困扰时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化解,空巢老人处于社会边缘化的问题日显突出。

  4、少数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处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上下,只能祈求无病或有病拖着不去治,心境难以开朗,严重影响着晚年的生活质量。

  三、思考与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城市家庭人口规模的缩小,我区的空巢老人家庭将大量增加,空巢老人家庭占社会家庭总数、空巢老人数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也将迅速加大。事实上,空巢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较之于其他老人而言,生活上情感上遇到的麻烦更多,解决的难度也更大。空巢老人已经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进程中,围绕如何帮助他们有效提高自己生活、生命质量的问题,建议如下:

  1、加强领导,重点关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在研究老龄问题和发展老龄事业时,必须将空巢老人问题作为一个关注重点,从感情上、政策上给予适度倾斜和扶持。

  2、浓厚氛围,大力帮扶。要积极营造和浓厚全社会孝亲敬老的氛围,高度重视舆论导向的作用,更多更及时的报道和表彰孝亲敬老的先进事迹与典型人物;持续关注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更多地尊重并了解他们的实际诉求,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加大对困难老人的实际帮扶力度;努力扩大“银发无忧”老年保险覆盖面,让老年人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使更多的老年人在受到意外情况时得到实时救助;要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老龄部门及涉老部门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服务水平,重点围绕老龄问题中的热点难点,认真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结合实际做好必要的思想引导和情绪安抚工作。

  3、整合资源,积极引导。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要着力整合现有阵地、设施、中老年文体队伍等各种有效资源,鼓励更多的老年人主动走出家门,拥抱自然,亲近人群,融入社会,热爱生活.激发兴趣,充实精神,愉悦心情。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宜老年人参与的各类文体活动,积极引导老年人不断实践现代文明的 生活方式、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老有所为的创造精神。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中老年群体组织和活动的指导,对在促进我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取得明显社会效益的给予适当表彰。

  4、志愿服务,机关带头。要下大力气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努力壮大志愿者队伍,使之成为城市为老服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多年来,我们在创建慈善之城、爱心之都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大量工作,但就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还远不能与社会需求相匹配,这应该看作是一个很大的缺憾。依我看,衡量慈善之城、爱心之都的最重要标志,就是看这个城市里的社会志愿者是否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比例,志愿者的日常服务是否基本不留死角,志愿者们是否能为困难人群适时、持久地提供各类实实在在的服务并为社会所公认。仅从进一步做好居家养老工作的角度来看,我们就亟需大批的爱心人士加入社会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也完全可以在爱老助老领域中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大显身手。如帮老年人代购物品、 陪同聊天散步、为他们做些轻便家务、陪他们开展一些适当的娱乐活动等,形式不拘一格,即可以起到服务生活、慰藉情感、减少烦恼、增强信心的功效。现实生活中的爱心人士非常多,通过汶川大地震我们对此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必须大力挖掘,有机整合,发挥其最佳效应。要通过持久、广泛的宣传发动,加大舆论导向力度,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在全区兴起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热潮。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每个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强化这种理念和意识:以自己是志愿者为荣,以参与志愿服务为乐,让志愿服务成为城区品牌和社会时尚我有一份责任。党员、干部首先带头, 至少在一个社会志愿者服务队伍中进行登记,选择就近加入志愿者队伍,至少联系一个困难对象并常年开展结对服务工作。结合各人的长处与特点,有关方面要通过基础性、有针对性的速成培训,让志愿者们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并适时总结活动成效,逐步加以规范。如果这样做了,不但可以在全社会形成示范、辐射效应,极大地改善党群关系,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还可以钝化和缓解因社会转型和居家养老资金投入不足所导致的大量老龄问题与现实压力。

  5、拓宽视野,快乐心情。作为空巢老人也不能将自己边缘化,被动等待外力帮助,而应该以积极、开朗、进取的态度对待生活。随着家庭结构的日趋小型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空巢老人得不到子女及时有效照料的现象已是普遍存在。子女们有他们各自的理想追求、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作为老年人要不断开拓视野,宽广胸襟,更新观念,充分体谅子女的难处,多为他们的发展和幸福着想。要努力发现和享受生活中的快乐,遇到问题要区别对待,有些问题并不一定要依靠别人才能解决,往往心态积极一点,脑子也就会跟着转得快一点,办法也会相应多一点。对实在绕不过去的难题不要害怕,不要生闷气,更不要去钻牛角尖,而是要试着向他人讲出来,寻找外力帮助。自寻烦恼于事无补不说,还会有损健康。“少年夫妻老来伴”,随着时光流逝,老年夫妇会更加珍视对方,他们之间理应更多一些相互鼓励和扶持,少一些埋怨与叹息,以豁达、快乐的心情携手走完人生旅程. 不让爱情和人生留下遗憾。独居老人更要注意多到户外去看看听听走走,呼吸点新鲜空气,与邻居、熟人聊聊天谈谈心,也可以主动与子女们打打电话,联系联系,关心关心他们的情况,或者开展一些适合于自己的健身活动。总之,各人的日子各人过,快乐每一天,生活和生命才会有质量。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