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病实质探讨 第3页

少阳病——少阳寒热综合征,属于“调控波动态”,为伤寒病早、中期兼有。

  太阴病——太阴虚寒综合征,属于“调控虚惫态”。常见于伤寒病高峰阶段之后,兼有明显的饮食消化吸收功能受损。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少阴病——少阴虚衰综合征,属于典型的“调控虚惫态”。常见于伤寒病后期,兼有明显的血液循环功能受损。其最严重者,趋于衰竭,生命垂危,即为“调控衰竭态”。

  厥阴病——厥阴寒热综合征,属于“调控虚惫态兼波动态”,可见于伤寒病后期的转折阶段。

  只要综合“六经病”的知识,即可知伤寒病人的“证”的演变规律:

  ①病人的全身调控病理反应状态,一般是由调控初敏态向亢奋态、副亢奋态,再向虚惫态演变,病中可兼波动态,病危呈现衰竭态。

  ②病人的局部病变处,可在心肺、胸膈、肝胆、胃肠、肾膀胱、胞宫等各个组织器官。在伤寒病早、中期,其局部病变症状有可能被全身反应表现所掩盖;在伤寒病高峰阶段之后,无论局部病变在何处,重症病人都有可能兼有明显的饮食消化功能受损或血液循环功能受损。

  ③病人的病理关键因素,在伤寒病早期,多半是有失常调节因子作用(如“风寒”、“火热”、“湿热”等);中期易兼有病理产物滞留为患(如痰、饮、食滞、便秘等);后期易兼有机体正常物质能量信息的亏损(以阳虚、气虚、津亏为多见)。伤寒病人一般不易发生出血,但也可能有吐衄、蓄血、便血的病例。

  《伤寒论》最大的成功之处,正是在于揭示了病人的各种不同的全身调控病理反应状态,并发明了相应的方药给予有效的调整。如麻黄汤、桂枝汤之对于太阳表寒综合征,小柴胡汤之对于少阳寒热综合征,白虎汤之对于阳明里热综合征,理中汤之对于太阴虚寒综合征,四逆汤之对于少阴虚衰综合征等等,皆为良方,效如桴豉。

  对于病人的全身调控病理反应状态,现代医学也不乏研究。有所谓“应激反应”学说,但至今无法在临床实践中具体落实。看《伤寒论》对病人调控病理征的揭示和调治,并联想到经络、针炙,可知古老的中医学确实富含独到的科学发现和发明。

  说到这里,关于“病”、“证”与“综合征”的概念,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解释。就以“太阳病”为例:

  ①为什么要把“太阳病”说成“太阳表寒综合征”?

  “太阳病”: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薄脉浮。这是在伤寒病初起阶段常见的病人的全身调控病理反应状态。现在看来,由于对其内在机制并不完全明了,所以称之为“病”就很勉强。而太阳病诸症确实是相互关联并见的症候群,故而称之为“综合征”更为恰当。

  ②为什么不把“太阳表寒综合征”说成“太阳表寒证”?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太阳表寒综合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薄脉浮。所述纯为病人的全身反应表现,未见局部病变症状,未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证候,所以不把它说成“太阳表寒证”。(证候,包括病人现阶段整体各方面相互关联的一组症状体征,其中既有局部病变症状,也有全身反应表现,是病人的整体综合性病理反应状态)。

  ③推而广之:对《伤寒论》所讲的“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都是理解为综合征为妥。还有后世温病学所讲“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气证”等,也是理解为综合征为妥。

上一页  [1] [2] [3]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