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病实质探讨

太阳病,即太阳表寒或表热综合征。恶寒发热头身痛,汗出异常脉象浮。寒重为伤寒,热重是温病;有汗为表虚,无汗是表实。太阳病的实质,是病人机体的全身调控系统病理反应在外感病初起阶段的敏感状态,可称为“调控初敏态”。

  对于太阳病,中医历来说法不一:有说是太阳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病,有说是肌肤体表的病,有说是伤寒病的初起阶段等等。这些说法都是对的,是从不同角度和范围对太阳病进行了解释说明,但需要互相补充才比较全面。

  原文中对温病的定义:一是明确提出温病初起为“太阳病”;二是所言“不恶寒者”,不是绝对不恶寒,只是恶寒轻且持续时间短。由此可知:太阳表寒征与太阳表热征历来都是存在的。而太阳表热征就是后来温病学所讲的“卫分证”。所以,广义说来,温病的卫分证也属于太阳病。

  单说太阳表寒综合征,多见于伤寒病初起阶段,容易发生变化。随着疾病的发展,局部病变症状会逐渐明显,可出现咳喘,或呕、利、腹痛,或心下痞,或心悸、或结胸,或小便不利,或受寒经闭等症,显示局部病变相应地在肺系,或胃肠,或心脏,或胸膈,或泌尿系、女性生殖系;而表寒也会解除(经治疗或自然解除),或演变成里热(但热不寒),或寒热往来(多见于局部病变在胆系者)。这就说明:病若未愈,太阳病示必会演变成相关的脏腑病,或阳明病及少阳病。此外,也有所谓“寒邪直中”的病例,一开始就是里虚寒,太阳病阶段不明显,就成了太阴病或少阴病。

  阳明病,即阳明里热综合征。发热出汗不恶寒,面红口渴脉洪数。燥热易伤胃,便秘成腑实;湿热易犯“脾”,郁蒸可发黄。阳明病的实质,是病人机体的全身调控系统病理反应在感染性疾病高峰阶段的亢奋状态,可称为“调控亢奋态”。

  阳明病的由来:或来于太阳病阶段,即“太阳阳明”;而太阳病阶段短暂者,即“正阳阳明”; 或来于少阳病阶段,即“少阳阳明”。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原文中对“正阳阳明”的解释:得病一日“即自汗出而恶热也”。这种说法与后来温病学所讲的“气分证”是相同的。所以,广义说来,温病的气分证也属于阳明病。

  阳明病的演变趋势:一是津液迅速损耗,容易热结腑实;二是阳气耗散虚亏,可发展成三阴病;三是局部症状逐渐明显,可演变成相关的脏腑病;四是热盛可致动血。

  关于热盛动血的临床事实,张仲景显然也是看到了的。如原文中所讲:“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阳盛则欲衄”;“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等等。但对于热入营血的具体证治,张仲景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直到明、清时代,形成了系统的温病学,才使得中医外感病的证治方药体系得到补充完整。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