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病实质探讨 第2页

阳明湿热发黄,阳明病见于感染性疾病高峰阶段,病人里热炽盛,发热出汗不恶寒,面红口渴脉洪数,这是主要的一种情况。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病人发热出汗而汗出不爽。“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病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其“瘀热在里”,热盛而又湿盛,热被湿遏的缘故。热盛的实质是病人机体的全身调控系统病理反应在感染性疾病高峰阶段的亢奋状态;那湿盛的实质呢?机体水液潴留,各处腺体分泌亢盛,则是全身调控系统病理反应在感染性疾病高峰阶段的另一种亢奋状态,可称之为“调控副亢奋态”。局部病变多半是在肝脏,但局部病变症状被掩盖而不够明显。

  少阳病,即少阳寒热综合征。心烦喜呕胸胁满,口苦咽干目亦眩。一半在表,一半在里;时而恶寒,时而恶热。少阳病的实质,是病人机体的全身调控系统病理反应在感染性疾病早、中期可兼见的波动状态,可称为“调控波动态”。这一状态最多见于疟疾与胆系感染的病人。

  太阴病,即太阴虚寒综合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口不渴。腹中冷,不化食;胃肠空,营养失。太阴病的实质,是病人机体的全身调控系统病理反应在感染性疾病高峰期之后可出现的一种虚惫状态。这一状态是以饮食消化吸收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的。机体全身调控系统病理反应的虚惫状态不止此一种,诸种虚惫状态可归纳统称为“调控虚惫态”。

  少阴病,即少阴虚衰综合征。“脉微细”,亡津液,血液循环难维持;“但欲寐”,失阳气,意识模糊是必然。少阴病的实质,是病人机体的全身调控系统病理反应在感染性疾病后期可出现的典型的虚惫状态。这一状态是以血液循环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的。其最严重者,趋于衰竭状态,可称为“调控衰竭态”。

  厥阴病,即厥阴寒热综合征。心中疼热阳气复,手足逆冷仍虚寒。已知饥饿,但不欲食;虚实兼挟,寒热错杂。厥阴病的实质,是病人机体的全身调控系统病理反应在感染性疾病后期转折阶段可见的虚惫兼波动状态。其波动是体现在机体各方面机能以及病人情绪的波动。疾病的阳复好转,可出现在未到少阴病阶段之前,亦可在其后。至于原文中所说的“脏厥”,那是少阴病危重者,机体呈调控衰竭态,是临终状态,不属于厥阴病。

  小结:伤寒六经病机

  中医讲“病机”,指病人的病理关键及其演变规律,也就是“证”的演变规律。因为病理关键就是“证”,概括着病人整体的病理关键环节和体内的病理关键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病人的病理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都是随着疾病的阶段性推移而转移变化的。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伤寒六经病机”,当然是指伤寒病人的病理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的演变规律。这一规律贯串在张仲景所阐述伤寒病的诊疗知识中。

  病人的病理关键环节,可能在局部器官功能受损处,也可能在全身调控反应方面。《伤寒论》特别重视机体的全身调控反应状态,揭示了伤寒病人在疾病各个阶段上的全身调控病理反应状态,并以“六经病”——调控病理综合征为纲来统括伤寒病的诊疗知识。

  太阳病——太阳表寒综合征,属于“调控初敏态”,常见于伤寒病初期。当局部病变症状尚不明显时,即太阳经证;当局部变症状逐渐突出起来时,即太阳病腑证或变证。

  阳明病——阳明里热或湿热综合征,属于“调控亢奋态”或“调控副亢奋态”,常见于伤寒病高峰阶段。当局部损伤症状被高热掩盖时,即阳明经证;当有大便燥结阻滞时,即阳明腑实证;当身黄、腹满而大便不结时,即阳明湿热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