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伦理道德体系危机及原因探究 第4页

 2、经济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在公道配置资源、进步经济效率、激励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上风,但也有着它自身的负面效应,即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假如不加以控制,则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唯利主义风气和个人的利己主义冲动,[7]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功利化,把拥有金钱、商品的多寡作为划分人们等级地位的标准和判定人们的价值标准,等等。这严重地阻滞了农民群众对伦理价值的追求,导致道德失范和伦理价值在社会生活中遭到贬低。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当前社会道德领域消极现象却同时在滋生、蔓延,信用的缺失、金钱意识的高度膨胀、企业社会责任感滑坡等,仿佛市场经济对社会经济的推动是以牺牲社会基本的伦理道德为代价的方式换取来的。

  (2)农村剩余劳动力外移。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使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束缚了农民几千年的“有土即有财”的落后生存经营理念被抛弃了,这必然牵动着农民的伦理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的转变。在城市繁华生活的刺激下,自由的利益取向行为选择,思想与行为方式的多元化,都使农民感到没有一个确定可循的伦理道德标准。同时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化,自然地刺激了物质欲看的增长,消弥了农民对求利行为的贬抑与道德谴责。而且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还是体力劳动者,做的都是城市中脏、累、险的工种,但工资报酬与城市职工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居住权、子女受教育、医疗、社会救济等无法保障,进一步导致了两极分化和强化了身份等级观念,这必将对农民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冲击,为农村伦理道德失范的产生提供了“催化”。

  (3)贫富差距拉大。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伴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贫富的差距尤其是城乡贫富差距扩大的速度过快,超出了农民的认可和承受的能力,摧毁他们心中原有的伦理思想和道德价值,取而代之的是震撼和对这个不公平世界的羡慕和不满,极真个还会导致强烈的仇富心理,从而做出有悖伦理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其次,那种通过各种辛勤劳动等正当手段积累财富的“常规”被打破,以致农民对致富手段的伦理正当的怀疑,强烈颠覆了他们的财富伦理观念,很轻易地将原有的“取之有道”的观念打破,转而采用原始的、非伦理的方式来掠夺物质财富和利益。

  3、文化原因。

  (1)思想道德教育落后。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思想道德教育专门机构的缺乏,农村正规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导致当前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无论方法还是手段,都无法适应建设***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在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诸多失误。近些年在农村先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奔小康教育,但却忽视了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忽视了加强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观念的教育,农民的伦理道德素质难以得到整体进步。在教育方法和宣传手段上,呆板、单一、陈旧,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重布置,轻落实,重形式,轻内容,未能很好重视和解决农村伦理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题目。

  (2)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滞后。

  农民一直是我国社会中最大的弱势群体,也是最大的文化贫困群体。很少乡镇把文化道德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对农村宣传文化事业投进总量相对较少,文化设施投进普遍不足,村里无文化站、图书室、农民活动中心。道德文化的宣传教育也越来越薄弱,没有贴近农民真正的精神需求,在内容、方式、手段上都显得十分空洞。由于缺乏积极健康的娱乐方式,农村出现了格调低下的文化娱乐活动,打麻将、打扑克、聚众赌博、地下***盛行等使得农村社会风气败坏,客观上造成了文化道德建设难以开展的局面。

  (3)传播媒体多元化及错误诱导。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大众信息传播范围扩大、速度加快,除了传统的书籍、杂志、报纸等传播媒体,机、影碟机和电脑等传媒家电也走进了广大农民的家庭中。多元化的传播媒体向农民展示着那些与传统价值、伦理道德观念相对抗或悖反的现代性伦理观念,农民在无意识、无反思性的照单全收之后极易被低级趣味、不健康的传媒所误导和腐蚀,对农村文化伦理道德起着颠覆和极大的破坏作用。

  综上所述,面对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农村的新变化、各项改革取得的成功,我们不能仅仅抱持乐观的态度,还应以谨慎的、自我审阅的态度重视当前农村社会正在经历的转型之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伦理道德体系的危机。我们只有直?**;薰橇粕耍罱饰觯拍苷易贾⒔崴冢盐招兄行У亩圆撸佣诖嘶∩辖⒂?**新农村向匹配的新的伦理道德体系,使之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更好地为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

上一页  [1] [2] [3] [4]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