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城市文化适应

农民工的城市文化适应
 摘要:农民工从流动人口概念而转向城市劳动力移民已是必然的趋势。他们成为城市居民将有一个城市适应的过程,相对于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适应,其文化适应是最具本质意义和决定作用的。农民工的城市文化适应,是城市社会与农民工双向互动作用的过程。在农民工缺乏文化自觉的现实下,城市社会更应该发挥主动作用,通过文化教化提升农民工的文化素养,为农民工实现文化适应提供条件和帮助。政府、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有责任也有义务采取各种积极的举措,为促进农民工的城市文化适应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农民工 城市文化适应 城市社会的责任义务

  农民工是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从当前的态势看,它已不单是流动人口的概念,而已成为规模化的劳动力移民。从个体来说,相当多的农民工最终还会返回农村,但从整个阶层来说,移向城市并成为城市居民已是必然的趋势。这一身份转换的过程,可以说就是农民工城市适应的过程。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但其中文化适应是最具本质意义和决定作用的。农民工的城市适应表现为个体的城市化过程,在政治、经济、社会上的城市化,主要取决于制度的安排而取得与城市人平等的地位和各种权利,而在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文化上的城市化,则经由城市文化的不断教化和农民工自身接受教化并自我调整的途径,形成适应城市社会环境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心理意识,使之能自觉采取符合城市社会要求的行为,达到完全融入城市居民阶层。可见,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根本上就是被城市文化同化,其文化适应是最深层次的适应。当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城市适应又是互相影响而不可分割的。合法政治地位的取得、经济权益的保障,有助于促进文化层面的认同与融合;文化层面的观念转变、知识增长,对获取政治、经济权益无疑会起到催化和加速的作用。因此,对农民工问题从经济视角加以关注固然重要,而从文化视角研究相关策略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民工的城市文化适应,是城市社会与农民工双向互动作用的过程,而并非农民工的单方面适应,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把它称之为“城市适应”而并非是“适应城市”的道理。城市文化相对于农村文化处于较先进的、高级的层次,城市文化适应主要将表现为农民工接受城市文化的教化而实现精神文化素质的提升,因此,农民工改变自已、适应城市是问题的主要方面。但城市社会也将受到来自农村的移民文化的影响,正如它不可能排斥农民工整个群体一样,也不可能排斥这种文化的影响,只能以自身的文化强势加以包容、吸纳、改造,并以积极的姿态为农民工实现文化适应提供条件和帮助,这也可看作是城市社会的文化适应行为。

  不同层次的文化必将会造成文化适应的障碍。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的障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农民工自身缺乏文化适应的主动和自觉。长期的农村文化背景以及户口的羁绊,使农民工与城市产生心理上的鸿沟,总认为自已的归宿还在农村。许多人进城只是为了挣一点钱,有可能积攒点钱还是回家讨生活。一部分想要留在城市的人,既向往城市的物质生活,也开始模仿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但并没有意识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必要,对学习知识、学习法规、接触文化缺乏自觉。此外,由于从一开始许多人就是凭着地缘人情的关系而相继来到城市的,进城后往往还是在这样的社会网络中生活、交往,这使他们可以得到互相之间的一点帮助,有利于在陌生环境中的立足,但这也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环境,阻碍了他们与城市人群的交往以及受到城市文化的熏陶。二是城市社会对农民工实施教育培养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