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解题指导

一、考点解说
2007年新课程考试大纲(广东卷)在“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提出: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这里的“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是以前考纲所没有的要求,接下来对本考点提出具体要求: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这单列的三条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探究,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探索追寻。它作为一种专门的题型,出现的时间不长,我们对它的解题规律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了解不够。但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一般出题规律,加以适当的训练,就一定能做好探究题。
二、考题剖析
高考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实际上在以往的一些试卷中,命题人已经悄悄地将一些新的观念和要求设置在试题里了,只不过没有明确地提出名称而已。下面我们结合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了解高考阅读探究题的命题方向。
2006年上海语文高考阅读题第5题“请对文章主要内容作100字左右的摘要。”(5分)
【例题解析】:“城市色彩”研究在国内是新课题。它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应研究各功能区域所体现的特点,并对其色彩加以控制,最终使城市成为美观舒适的人居环境。摘要应对以下要点的具体内容略作说明:(1)课题性质(1分)(2)研究内容(2分)(3)控制城市色彩的依据(2分)(4)研究目的(1分)(给足5分为止)
2006年重庆语文高考阅读题《说村落》第19题“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
【例题解析】:这是一道涉及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题目,文章内涵较深,对于理解没有太大的障碍,但是对于“融入”考生的“看法”这个问题,因其涉及表达,有一定的难度。作者的情感态度归纳出来后,考生的观点就不能与之无关。这个关联决定答题方向。要答出深度,不能仅仅在“同情”“遗憾”“迷惑”“无奈”等观点上打转,有必要联系当前社会实际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也是探究题的终极指向。
答案:(1)作者的情感态度:①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示同情与遗憾;对“村落以外的人”的态度感到迷惑与无奈。②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2)提出自己的观点,符合社会发展实际即可,注意表述质量。
2006年山东语文高考阅读题:“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
【例题解析】:此题重在考查考生对具有多方面成就的苏轼了解的深度,广度.苏轼的文学成就斐然,考生在初高中阶段学过他的许多诗文,应该不陌生;但如果想对苏轼有更全面的了解,如他在政治,书法,绘画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还必须有更广泛的课外阅读才。
2004年北京语文高考的第Ⅱ卷的社科文阅读题“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
【例题解析】:从选文内容可知,作者对“通才”持肯定态度,即认为人的各项才能可互相促进;而题目要求谈谈“个人”的看法,而且要求联系文本之外的典型例子,这样,既能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又能考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2] [3] [4]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