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讲解”的巧妙运用

“讲解”是教师用讲授解说的形式把不确定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方法。可以说,讲解法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古老的历史。它尽管在当代常常受到批评,却依然被广泛采用。于此足见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语文教学中的“讲解”,有别于其他学科。这是由语文学科的“个性”决定的。由于语文教材不是以系统阐述语文知识,(文字学、语法学、文章学等)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选编各种文体,或浅或深的语言作品为媒介,让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决定了学生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字词句去阅读每篇新课文,因此,教师没有必要作系统知识的讲解和逐字逐句的注释。传统的一讲到底的语文教学方法,也许只适用于言文分家、以儒家经典为教材的那个年代,而完全不适合今天的语文教学。当然,当代语文教学远不等于讲解,但也不能没有讲解。每一位语文教师仍然要凭借它进行课堂教学,它还是一种主要的方法。本人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审视其他优秀老师对讲解方法的运用,其共同点是“精讲”,这种不漫不杂的精讲,可以归结为五种基本方式:论文网http://www.lwfree.com/  

    ——“导”。即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为“引导”,如开讲后的“导入”,环节或教材内容转折过渡时的“导领”,学有疑虑、读有争辩时的“导向”,都需要教师以讲引领。当然,所谓“导”,就不应是“全盘授与”,而是“相机诱导。”

    ——“点”。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以讲解“点要”,无论是学生自读,课堂讨论,课文梳理,必要时,教师就以精讲点出要旨,指出要处,揭示要害。当然,这种“点要”,不是到处指指点点,而应是“画龙点睛”之“点”。

    ——“拨”。即在学生疑而难解时,教师作必要的“拨”暗求明,引导学生在“山穷水复疑无路”时,去自己求得“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拨”,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力,“拨乱反正”之奇效。

    ——“补”。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有时必须引用旁证,趣读典故,介绍背景,补说逸事。这不但不是喧宾夺主的“闲侃”,实为学生理解领悟、激发情趣、增加信息密度所必要。

    ——“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题议完或一堂课学毕也都需要教师已精当的讲解来“收口”。这种“小结”或“总结”对学生明白要旨、加深印象、获得结论、帮助记忆都是十分必要的。

    从课堂中教师讲解的呈现策略看,往往也不是一大篇说教、耳提面命的形式或令孩子生厌,或催学生入眠,而是灵活地渗透在多种教学方法之中,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是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其呈现方式如下:

    1、寓讲于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避免教师烦琐的分析来代替。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读懂,教师不必把学生可以自己吃的“食物”还嚼烂了再一口一口喂给学生。另一方面,即使对教师可以讲一讲的内容,往往也是学生可以凭借语境来自己读懂的,而且后者的学习质量,特别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都会大大优于前者。因此,寓讲于读,应该是最上乘的讲解艺术。

[1] [2] [3] [4]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