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主题下读写结合的探究

单元主题下读写结合的探究
摘 要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课文,创设情景,每一册书的单元主题即使有所重复,也是呈螺旋式上升情况,由易及难,由浅入深,每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彰显单元主题。各个主题式单元安排的相同主题的四五篇文章,都是语句优美,行文流畅,内容活泼,思想健康,结构严谨,图文并茂,可读性和欣赏性较强,在语言文字方面加大了训练的力度,在学习方法上架设了坡度,可以说每一篇堪称经典,是进行读写结合训练非常拿手的“范例”。如果仔细推敲一下每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就会发现篇篇都有习作练习的结合点,或结构,或表达,或遣词用句等,均循序渐进地展示了作文主题练习的线索,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学会表达。如果能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对应的主题充分挖掘习作点,引领学生积累、领悟、揣摩并及时运用写作方法,使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实践能够与单元文化主题有机地整合起来,确保习作成为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特别是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指导学生按图索骥,依样画瓢,学习不同主题的不同写法,顺利实现从阅读实践到习作实践的迁移,就能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本文先试着分析了单元主题下读写结合探究的背景,明确研究的重要性;再分析单元主题下读写结合的理论支撑,明确研究的方向及依据;接着从选好“结合点”是关键、“读”的侧重点应该成为“仿写”的对象、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找好“结合点”三方面阐述如何做好读写结合训练点的定位;然后分析如何做好单元主题下读写结合的前期资源开发,包括习作应从进入单元学习开始和把单元习作策划成一次丰富的语文活动两个方面;最后着重探究了单元主题下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包括启发指导学生向课文借“生花妙笔”(借“题目”、借“选材”、借“语言”等)、启发指导学生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仿写范句、仿写范段、仿写篇章等)、启发指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以致用迁移实践活动(变换文体练习写、发挥想象补充写、填补空白扩展写、创设情境升华写、寻找支点深层写等)等,并举了“场面描写”单元专项读写结合和“对话描写”单元专项读写结合两个单元主题下读写结合的综合实例,阐明如何把单元主题与读写结合进行有机整合,达到“读写有机结合、文意均能兼得”的目标,并凭借读写迁移引导学生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终通过“读”和“写”双重逆转过程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关键词:单元主题 读写结合 仿写 作文教学

   绪论 单元主题下读写结合探究的背景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有着如下特点:一是教材编入的课文,在选文上坚持经典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体现多元文化、多种风格、多种体裁,可以说达到了“文质兼美、生动活泼”的境界,用好了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就有利于实现“读写有机结合、文意均能兼得”的读写教学目标;二是教材十分重视围绕一篇篇课文和单元主题创设情境,体现习作与阅读的有机结合,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学会表达,其具体设计思路是:一方面在阅读教学和课后思考题中安排续写、仿写、补写、改写等小练笔,引领学生积累、领悟、揣摩并及时运用写作方法,一方面在 “语文园地”中设计专门的习作练习题,一般采用话题习作的形式,使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实践能够与单元文化的主题有机地整合起来,确保了习作成为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特别是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顺利实现从阅读实践到习作实践的迁移;三是教材注意通过巧妙生动地设计,逐步启发引领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积累语文、感悟写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比如:人教版三(下)第六组第21课《太阳》中有这样一句话“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课文旁边通过“泡泡”对学生这样引领:“我知道这样比较的好处。”很明显,这是在结合具体语境(阅读情境)引领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表达。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课文,创设情景,每一册书的单元主题即使有所重复,也是呈螺旋式上升情况,由易及难,由浅入深,每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彰显单元主题。各个主题式单元安排的相同主题的四五篇文章,都是语句优美,行文流畅,内容活泼,思想健康,结构严谨,图文并茂,可读性和欣赏性较强,在语言文字方面加大了训练的力度,在学习方法上架设了坡度,可以说每一篇堪称经典,是进行读写结合训练非常拿手的“范例”。如果仔细推敲一下每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就会发现篇篇都有习作练习的结合点,或结构,或表达,或遣词用句等,均循序渐进地展示了作文主题练习的线索,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学会表达。如果能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对应的主题充分挖掘习作点,引领学生积累、领悟、揣摩并及时运用写作方法,使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实践能够与单元文化主题有机地整合起来,确保习作成为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特别是阅读)的有机组成部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分,指导学生按图索骥,依样画瓢,学习不同主题的不同写法,顺利实现从阅读实践到习作实践的迁移,就能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单元主题下读写结合的理论支撑

  1、概念界定

  所谓单元主题教学,事实上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意识。也就是以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教学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

  挖掘单元主题的文化内涵,做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是最大发挥主题单元教材优势的关键。比如不少老师都教过六年级《长城》和四年级《颐和园》这两课。以往的教学都是从课文本身来进行语文教育,只是通过语文基本功训练分别和其他课文联系在一起了。现在这两课编入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这一组的单元文化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实施主题单元教学,教学这两课就不仅仅是认识长城的雄伟和高大坚固,认识颐和园的美丽了,还要和《秦兵马俑》一课、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和习作)一道,从不同的遗产地、不同的角度,站在世界遗产的高度,组织学生通过综合性阅读实践活动来体验和认识祖国文化遗产的博大和灿烂,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还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此外,还要把在阅读教学中的认识,以及学到的观察和表达方法运用到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在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一步体验和表达自己认识的历史文物和世界遗产。

  习作做为单元主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该纳入单元教学的整体之中,做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读写结合时,围绕着一个主题,而且是单元教学过程中的几次练笔,都围绕这个主题。

  2、理论依据

  2.1相同要素说

  现代认知学派认为相同要素说(也称共同成分说)是指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与方法才能影响(即产生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与方法;而概括化迁移理论是指先期学习时获得的一般原理运用于新的背景问题之中.从中可以看到前者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后者是迁移的关键。这正是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之所以能够紧密结合并取得实效的理论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范例“举一”,再通过作文训练来“反三”,学习方法与运用巩固在相近时段内完成,以读促写,以写固读,读写紧密结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和改革阅读教学的目的。

  2.2读写对应说

  义务教学大纲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说明尽管阅读和写作各有不同的目的,各有训练的序列和方法,但是,两者却有着共同的核心点,即是思维训练。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即是读写知识之间的对应规律。例如,解题与审题的对应;抓住中心与确立中心的对应;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和编拟写作提纲的对应;捕捉重点段与突出表现中心的对应;理解文章的结构与布局谋篇的对应;内容的主次与详写略写的对应,理解欣赏词句与遣词造句的对应等。

  2.3本性模仿说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往往需要以模仿为阶梯。正如茅盾先生所言“模仿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成人学写作也不例外。就是作家在其创作中也难免有模仿的痕迹,只不过模仿中带有创作因素罢了。因此,阅读教学的一篇篇课文为学生学习布局谋篇的技巧、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章法知识及其观察思维方法等提供了模仿的“范例”。发挥“范例”的原形启发作用,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快速提高。

  二、单元主题下读写结合训练点的定位

  1、选好“结合点”是关键

  无论怎么说,读跟写都是有区别的,不过他们是一种具有逆向特征的区别,这一“逆向特征”就来源于二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就某一篇课文来说.“读”就是学习这篇课文的词句段篇及其运用于其中的技法;“写”就是运用从“读”中学到的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进行仿写、再创作。“仿”的形式、内容、多寡、程度、时间无法一概而论,要根据单元训练要求情况、老师导的情况、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定。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的问题,即读跟写的“结合点”问题,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分析了某个词、某个句子、某个段落或整篇,你觉得哪里或哪些特别有“仿练”的价值,或是单元里要求训练的,或是学生所不足的,或是有利于学生锦上添花的,不管是用词缀句的水平高,还是连段成篇的方法好,抑或是选材构思、谋篇布局、审题立意的技法妙等等,总之你得心中有底,有侧重地向学生分析、讲解,并随即“仿写”。

  2、“读”的侧重点应该成为“仿写”的对象

  我们认为,“读写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是要求“读”了就要写,并不是“读”的都要“写”。那么,侧重“读”哪里?该“写”哪里?一般来说,“读”的侧重点(当然是有依据的)应该成为“仿写”的对象。这就是说,“读”的地方和“写”的地方是共同的,这就是结合点了。如“读”《桂林山水》一课,可能“读”出了“总一分一总”的写法,也可能“读”出了写水能抓住“静、清、绿”、写山能抓住“奇、秀、险”的这种“抓特点”式写法,还可能“读”出了运用排比、比喻、对比、引用以及过渡等诸多精彩之笔、之法,也许你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都“仿”,但至少不会少于一项。而你要“仿写”的地方也就是应该侧重“读”的地方,这里就是结合点。虽然二者是理解与运用的关系。但倘若没有它,“读”与“写”就没有必要“结合”在一起,也无法“结合”在一起。

  3、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找好“结合点”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找“结合点”呢?不能一概而论。操作要点是:根据单元主题要求和学生实际,结合课文特点,相机取舍定夺。例如一位老师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他通过辅助性提问,学生总结出课文第一段开门见山点出作者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爱故乡和故乡的杨梅,这是对全文的总述。第二段写杨梅树在春雨滋润下,长势喜人,作者为故乡有这样的杨梅而感到自豪。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详述杨梅果的形状、颜色、滋味,反映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这位老师认为,通过“抓特点(形状、颜色、味道等)”来表达“喜爱之情”的写法很好,且单元训练重点也是抓特点写事物,于是马上指导学生仿说(师问:运用这样的方法,你想写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值得赞美?)、仿写,收到了好的效果。

  三、单元主题下读写结合的前期资源开发

  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教师常常是在单元即将结束时才开始关注习作,草草布置、匆匆指导,对提升学生习作水平并无明显的帮助。显然,教师对单元的习作资源并未有效利用。怎样促进单元主题习作资源的有效利用,甚至进一步深度开发?我们可以在习作前期做一些尝试:

[1] [2] [3] [4]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