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漂族对高校稳定的影响及相关对策

 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凸显,就业竞争激烈。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出现了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群体。 自2002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出台,高校有了不少把户口留在学校的“校漂族”。2004年以后,一些省份的人才交流市场出台了“先落户后就业”政策,毕业生可以把户口、档案放在人才交流市场进行“托管”,使得“校漂族”的人数与日俱增。[1]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论文

  据报道,2009年高校毕业生为610万人,2010年增至631万人。截止至2010年1月,09年毕业生就业率达87%。目前全国的“校漂族”究竟有多少,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校漂族”的定义和类型

  “校漂族”是指那些已经毕业但为了考研或者找到更理想的工作或留恋校园生活害怕直面激烈的就业环境而继续留在母校或在附近其他高校周边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利用住在高校或高校附近的有利条件,经常到学校听课、听讲座、直接在学校就餐、参加体育训练、参加考研培训,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 或参加学校举办的人才招聘活动等,他们俨然是高校中的一员,而事实上已经走上社会,与学校没有隶属关系,因此被称为“校漂族”。[2]

  “校漂族”一般有为就业增加砝码的刻苦考研型、准备出国深造的等待签证型、求职受挫的暂缓就业型、回校另谋出路的创业型、逃避就业竞争的依恋校园型、坐食家庭财富的不就业潇洒型等多种类型。

  “校漂族”对高校稳定的负面影响

  一、对高校资源分配、人员管理的影响

  (一)“校漂族”占用高校的有限资源

  从身份定位讲,“校漂族”已经不是在校学生了,他们多是寄居在学校周围,所依赖和主要利用的还是学校的资源,如教室、图书馆、操场、食堂等等。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教学资源已显匮乏,同时“校漂族”亦在逐年增加,“校漂族”无疑充当着与在校学生争夺有限资源的角色。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