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模式教学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

主体模式教学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
2007年刚开学,由于时间比较紧,我没有来得及备课,上课前几分钟在网上找了点资料便匆忙进了教室。在讲述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时,我便把在网上找的资料播放给学生看,由于课前对播放资料没有整理,学生在看得时候对很多故事线路连接不上,产生的许多疑问。这个问“老师,我们小时候学习过一篇文章叫《达·芬奇画鸡蛋》,这片文章讲的是达·芬奇什么时期?他的老师是谁?和播放故事中的老师是一个吗?”那个又问:“老师,为什么达·芬奇手稿经过了几百年才被人们发现,若果早发现,那又多好啊”当我正要像以往一样回答学生这些问题时,旁边的一个学生喊着“老师我知道”,还没有等我叫他回答得时候,他便站了起来,并很详细的讲述了《达·芬奇传》中的许多故事,故事中告诉我们达·芬奇绘画经历、历史背景、社会文化以及为什么达·芬奇手稿不被人们发现的原因。这时候,我发现我很轻松,而学生听得比以前更认真,更活跃。,在舞台上的不只有我一个人,知识点会的同学上了课堂的舞台,不会的同学也在舞台上互动。我相信这节课是一节好课,并没有因为我的疏忽而荒废一节课,。不仅如此,这节课也是学生给我上的一节课,我转换了我一直以来的角色,此时,我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同时我还是一个"中介“,我把有疑问的同学和掌握知识的同学结合了起来,让懂得知识的同学有了机会,让不懂得同学得到知识的途径多元化。

  由于我的一时疏忽,让我对中学美术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欣赏课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美术欣赏课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提高学生文化知识、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但是长期以来老师常常因欣赏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兴趣不大,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放弃欣赏课的内容。那么如何将这些看似陈旧的教学内容,通过合理运用教学模式,来使学生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 培养学生兴趣,确立学生主体意识。

  对于初中美术,上不考大学,中不比学问,下不练技术,唯一可以抓住学生的就是学生的兴趣。而高涨的学生兴趣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良好开端,也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我在上课前给所有学生布置少量的任务,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学生与欣赏作品的、历史、文化的距离。然后再发动班上几个有爱好、有条件的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资料收集。例如在学习《最后的晚餐》一课时,我先让所有学生去收集作品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主人公是谁?等等一些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要学生上网、去图书馆都可以找到。而给个别几个学生的任务是要求了解作品、作者、故事内所有人物的名称及历史背景,包括作者这一时期其他画家和作品。如果学生没有时间去收集资料,我可以先准备并及时提供给他们。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这一时期的部分作品和作者的其它作品,最后一张作品便是我们要学习的《最后的晚餐》,然后播放一些耶稣受刑的图片和耶稣传教受人们欢迎的图片,让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耶稣如此受人民欢迎却会被绞死?而这个时候,正是学生兴趣燃起求知的最佳状态。之前的准备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老师的补充让一节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变成了一节研讨课,一节可以延续到课外的课。

  二、 模拟作品故事,让学生成为演员

  现代美术欣赏教学认为“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使受教育者通过艺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艺术形式的审美感受能力,其目的要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能对艺术和艺术以外的一切美因素,进行审美感知的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公民。”由此可见,学会正确的评价方法,成为一个具有审美批判能力的观赏者,比了解艺术家的奇闻趣事来得更重要。只有在教学中注重内容的趣味性的同时,对艺术作品表现的形式与思想的了解是不容忽视。所以在课后我开展一些趣味性的作业,例如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给《最后的晚餐》中的十二个门徒及耶稣配上台词。这项作业反映相当好,学生积极性再次提高,在第二周的美术课上学生们纷纷上台来表演自己配的台词。这个时候12门徒和耶稣就在他们之中。

  三、 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教学。

  初中美术欣赏比较注重得失用眼睛观察美术作品,是一种视觉艺术,其优点是直观、形象。正如旬况所说: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直观性原则的成功运用,既可以发展形象思维,也有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帮助理解和记忆美术作品的形象,还可以引起学习者极大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这对中学生来说都是很受欢迎的。例如当我们上到浪漫主义绘画《梅杜萨之筏》时。其作品取材于真实的历史故事一个海难悲剧。而我们熟知的《铁达尼号》电影也是取材于真实的海难悲剧,我们可以播放一段铁达尼号电影的背景音乐,当忧伤的旋律,女主人公沙哑的声音响在死亡般寂静的海面时…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体验画面凄惨的氛围,产生审美同情。甚至,我们也可以插播相关精彩的电影片断,直接以宏大直观的海难场景形象去激发学生的同情感受。这时的欣赏主体受到灾难电影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调动相关的各种感觉实行通感,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这时学生积极认同的心理活动本身就由理性参与了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逐步进入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

  当学生的情绪、心理进入画面的时候也是拓展、创设疑问的最好时机,发动学生成为主体的最佳状态。

  综上所述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教无定法乃至法”。 在 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与“学”,摈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育。才能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去主动探索知识,增强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活动;在欣赏教学中必须采取合适的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一定的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中独自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要教会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去学习对美术品的欣赏,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意图评价,最后教会学生掌握欣赏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欣赏,以此达到提高审美的教学目的。

  美术欣赏是一个新生不久的事物,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在摸索,只有在摸索前进的同时不断发现新的路标,才能最早的发现有阳光的地平线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