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礼赠是中华大地特有的一种风俗现象,亦是“尊师重教”传统的物质核心。随着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礼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异化甚至污名化。而今礼与贿的界线变得愈发模糊,家长的送礼方式、礼赠类型渐趋多样化,也更具隐蔽性,教师越线收礼的行为及后续的影响,败坏了社会风气并且破坏了社会公平,此项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随机抽取了杭州市的7所中小学的教师及学生家长发放问卷,并基于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接受礼赠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礼赠对“尊师重教”的异化原因、表现及其影响,并给出了规范礼赠,重构“尊师重教”的几点解决方案。
关键词:尊师重教; 异化; 重构;礼赠
目录
一、绪论 3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3
(二)研究现状 3
(三)研究方法 3
二、杭州中小学教师接受礼赠现象的实证研究以及现状总结 4
(一)杭州中小学教师接受礼赠的概况 4
(二)杭州中小学教师接受礼赠的特点 4
三、杭州中小学教师接受礼赠现象的归因分析 5
(一) 城市中小学教师接受礼赠现象产生的主体原因 5
1、城市中小学教师待遇 5
2、存在于师生关系中的“利他性” 5
(二)城市中小学生教师接受礼赠现象产生的客体原因 5
1、外部因素 5
2、内部因素 6
四、礼赠对“尊师重教”的异化 7
(一)“尊师重教”的原意及教师接受礼赠的缘起 7
(二)从礼赠来看“尊师重教”异化的表现 7
1、师生关系的异化 7
2、教育目的的异化 7
3、机会公平的异化 7
4、社会风气的异化 8
五、规范礼赠,重构“尊师重教” 8
(一)建立健全“有礼而无贿”制度 8
(二)严格设定收礼的价值额度 8
(三)构建师生关系透明化环境 8
(四)加大违规收礼的惩处力度 8
(五)拓宽多维度监督渠道 9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春秋时期的孔子接受束脩为拜师礼至今,礼赠始终是师道礼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伴随着物质财富日益累积,“礼赠”一词陷入了灰色地带,尊师重教的传统处于不断的流变甚至异化的过程中。而今礼与贿的界线变得愈发模糊,家长的送礼方式、礼赠类型渐趋多样化,也更具隐蔽性,教师越线收礼的行为及其影响,使得社会风气与社会公平遭遇严峻考验,此项问题亟待解决。 “尊师重教”传统的异化与重构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接受礼赠现状的分析:http://www.chuibin.com/jiaoxue/lunwen_205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