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作品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文史不分家,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文史不分家呢?本文将从新课导入、教授新知识、三维目标实现以及巩固知识等方面,谈一谈文学知识是如何渗透到历史教学中的。

  关键词:文学知识 历史教学 激发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前提就是让学生对所学学科感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本人就以历史学科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方法之一。

  鲁迅先生是这样称赞司马迁的《史记》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史记》把历史和文学很好的融合了起来,给我们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边缘艺术境界。我们既可以把《史记》当做史书来读,又可作文学作品来读。读史,使我们在形象、具体的文学氛围里感受到了历史的苍凉与凄美;读文,又使我们在抽象、概括的历史王国里感受到了文学的严肃与深沉。所以,历史教学融入了文学知识,使学生在文学的形象中感受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享受历史。这样,学生能没有兴致学习历史吗?

  把文学纳入历史并不是说让历史课变成语文课。教学中,我们仍然以历史为主,只是在教学中借助一些文学作品-----最好是学生熟悉的。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是如何把文学作品运用到历史教学当中的。

  一、利用文学知识导入新课

  新课改要求教学设计的导入环节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语文课文知识导入新课不仅达到了这一要求,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如我们在学到《第三次科技革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时,利用学生已学过的语文课文《奇妙的克隆》。可设计问题导入新课:“同学们学习过《奇妙的克隆》,克隆技术是第几次科技成果?这次科技革命还有哪些具有深远影响的科技成果?”“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次科技革命去揭开谜底。”

  另外,一些古诗词、民间歌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谣、名人名言等文学作品运用于历史教学导入中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维新运动”时可以引用谭嗣同的《狱中绝笔》:“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的其所,快哉快哉!”进行导入。在学习《八国联军侵华》一课导入时,可引用歌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二、把文学知识融入历史教学过程

  新课学习,运用语文课中生动的描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许多重大历史问题都在语文课文中有所反映,讲述相同事件时,历史课本的描述远不及语文课文生动。如学习《诛暴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课的“秦的暴政”一目,可选用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和汉朝贾谊的《过秦论》。学生可以在形象的文学作品中感知秦的暴政,更深刻的理解秦亡的原因,也使教学很自然的过渡到了第二目“农民起义”的学习。而这一目的学习又可以引用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中的《陈涉世家》的描述。

  再如学习《繁荣一时的隋朝》(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课,讲到“大运河的开通”一目,可以展示唐朝诗人李商隐的《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官锦,半作障泥半作帆。”和晚唐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算多。”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式学习方式展示自己探究的成果。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和掌握了以下知识:隋朝大运河开凿的主客观原因;隋朝大运河的作用;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由此,还可以通过这两首诗启发学生认识重大历史人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见,文学作品的引入,不但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很容易实现了,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