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联中应作向镇区集结的调整

农村联中应作向镇区集结的调整
中小学分级管理体制大大调动了地方办学的积极性,使教育事业的发展充满了活力。自从盛泽镇镇、乡合并以后,镇政府根据目前镇郊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薄弱,跟不上地方经济发展这个现状,从发展盛泽经济文化的战略高度出发,决定在1990年增加对农村教育的基建投入,其中包括集资130万元用于改造镇郊联中。镇领导注重发展教育,加速培养人才,这种高瞻远瞩的决策,必将对九十年代乃至二十一世纪盛泽经济的奋进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振奋不已。

  教育事业是培养一代人的巨大社会工程。从单纯经济角度看,这是一个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的的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投资也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任何生产性投资都要讲究效益,毫无疑问,在研究投入方案的事业规划过程中,我们应当反复权衡得失,斟酌优化方案,以求当今有限的投资,在日后能得到最大的产出和最佳的效益。

  根据当前镇郊农村教育的现状和盛泽经济发展的趋势,运用系统论和行为科学的一些基本观点,本人对镇郊联中的布局规划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盛泽镇郊联中应合并至二所为宜,并应向镇区附近集结。

  下面,从四个方面论述。

  (一)

  目前盛泽镇郊联中布局过散,规模过小,这不利于当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今后教育改革的深化。

  自1984年联中由原来小学“戴帽子”初中划归我校管理以来,所有联中校址未动,中小学仍长期共处,合用场地。在布局上,基本因循了历史的沿革,只是在业务管理、人事归属上划为中学领导,所以目前联中的戴帽子初中色彩仍旧相当浓。

  这种现状带来的问题是:

  1. 由于联中规模过小(最多的仅四个教学班),不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难以构成班级之外的校园政治文化“大气候”并加以优化。这样的学校是落后的农村经济的产物,与迅速发展的盛泽现代经济不相匹配。在这样的教学小天地里,教师只能因循传统呆板的讲授方式组织教学,而要改革教学手段,诸如加强直观教学、频繁组织实验、尝试电化教学、开设选修课、组织第二课堂进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等,都会因器材、人才的缺乏而难以入手。

  2. 由于联中布点过散(现有五所联中,六个办学点),信息传递慢,反馈不及时,学校难以作出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行政管理困难。

  3. 在盛泽一中本部和下属联中组成的整体系统中,由于分散办学,导致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率低,师资、设备等难以统一运筹,合理使用。同时,许多班级学额不足,存在着隐性浪费,这是看不见的很大损失。

  4. 中小学长期共存,其负作用大于正作用。中、小学生处在生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他们的生活节奏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无论是做操的韵律,还是授课的时间、方式均有不一致性。目前中小学合在一起,共用一块场地,有的学校为步调一致,用统一的作息时间和信号,这有悖于教学规律(如小学一节课40分钟,中学一节课45分钟);有的地方中、小学各自为政,则相互干扰严重。

  5. 由于联中施教区跨几个村,而管校又是赔钱的事,在村一级管理上易造成各村相互推诿、扯皮的局面,结果村一级管理徒有虚名,难以像村小那样落到实处。

  由此看来,目前镇郊农村小规模的联中不应长期存在下去,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深入,小规模的初中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变分散办学为集中办学乃大势所趋。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我们跟着小平同志站到视野的制高点上,用2000年的目光来审视今天的农村教育布局时,一种立足未来的超前意识也许会使我们的认识开朗得多。

  (二)

  那么,如果把农村联中相对集中起来,有哪些优越性呢?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联中的合并将提高整体办学效益,是做一道“1+1大于2”的数学题。

  让我们从三个方面去认识这个问题:

  1. 合并联中有利于师资的合理使用。

  现在,初中开设13门课程,如果考虑今后课程结构改革,各校自选选修课的话,门类就更多了。就以我校下属的拥有初一、初二双规四班联中来看,十二名教师分担了13门课程26本书的教学任务,还要应对诸如担水、做饭之类的后勤管理事务,平均每个老师要对付2-3本课本的教学任务。诸多的课程门类使这些农村教师疲于应对,加上人事上的变动因素,有些人不得不经常更换执教课程。这样,在客观上他们难以持久地集中精力钻研本专业课程的教学,环境把他们造成东一榔头西一棒的“三脚毛”,难显业务专长。在这种教育小天地里,即使教育者原有素质很好,也难以脱颖而出,有所建树。这种矛盾在单轨联中中更为突出。这情景,犹如把一个医生从外科调到内科,又从内科调到伤科,还要兼管好妇科,他能招架得住?当然活法还是有的,就是更多地开一些既吃不好、又吃不坏的药给病人搪塞。

  分散办学的情况确是这样:一方面,各校师资配不全,众多的课程缺少称职的老师去上,另一方面,即使有了一定专业知识的老师却在移作他用。目前,政治专业毕业的老师在联中以教语文为主的有,地理专业的老师在教数学为主的有,而数学专业的却不得不上点历史……,师资无法合理统筹。历史、地理、动物、植物、体育等课程在排课中只能作为搭配的“另料”,硬是“处理”给一些显然难以胜任的老师执教,实在令人痛心。面对众多的课程和多变的局面,联中教师往往以丢卒保车的战术来适应,就是丢掉副课,集中精力来攻某一主课。这样,从表面上看来,主课的教学成绩短时间也能上去,但这以损失讲授副课的量和质为代价。这种教学上的短期行为造成学生知识面狭隘,知识结构畸形发展,同时也有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长进,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然而,对此学校领导在管理措施上毫无对策,在心理上觉得难以求全责备,因为我们在提倡农村教师一专多能的同时,毕竟还有一种义务:要为教师提供一个争取学有专长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上述矛盾的解决,靠在现有规模的联中去运筹,是找不到出路了。唯有通过合并,扩大联中规模,才能在合理使用师资问题上找到优化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的途径。从目前联中生源分布的现状来看,合并后,联中的初一年级可由原来的九班缩为八班,初二可由原来的八班缩为六班,压缩后的班级学生数还不会超过44人,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为师资的合理使用打开了通路,从而做到专业对口,人尽其才。

  2、 合并联中有利于提高实验器材、图书资料及各种教学设施的利用率。

  一中本部的实验中心,除配合本部教学使用外,还肩负着对下属联中开放辅导的任务。目前实验室的利用情况是:由于初三班集在本部,组织方便,各科实验开设率均高。初二班大多数在联中,初二物理学生实验,各联中是带学生骑车赶到本部集中做的,这样实验和讲课进度难以同步。至于穿插在讲课过程中的演示实验,联中就难以开出。实验室现有的生物实验器材,利用率极低。从主观上讲,学校和教师都没有把它放到应有的位置上,似乎无暇顾及。从客观上讲,器材和师生远远分离,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如果按照把联中收缩为两所三轨制初中的设想,各校均可有条件配备生理化、音体美专职教师,由于教师是专任的,责任心就强,各种器材的保管和利用就有了组织上的保障。同时,联中向镇区集结后,组织学生到实验中心实验也较方便,演示实验等器材,实验室可予以外借流通,提高仪器的周转使用,做到物尽其用。

  从图书馆建设来看,按照市教育局九年制义务教育验收的合格标准,中学人均图书应达到15-20册。根据这个标准的下限,按目前我校现状,我们需建5个拥有2200册藏书的图书室,如果以并为二所三轨初中计,则二所联中的藏书可分别扩大至6000册左右,在图书的周转和利用上显然有利得多。其它如录音机、放像机、投影仪等电教设备的利用,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合并后产生的效益不是以简单的加法可以计算的。人们都知道把几个小锅里的米并到一个大锅里烧,煮出来的饭香,燃料要节约得多。学校的合并何尚不是如此呢?这就是系统论的整体性观点。

  3、合并联中有利于教师业务上的交流提高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