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人文教育的策略

中学语文人文教育的策略
 大家知道,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而作为语文老师,在“育人”方面,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语文教育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教育。我国古代早就有“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等说法。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而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自觉地渗透这些人文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实现语文学科这个教学目标。语文人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理想情操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育人”策略。

  一、转变观念,以德近人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教学目标。而“交流”在语文教学中,往往需要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来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说的“对话”,不是狭义上的师生交谈,而是指师生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民主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勾通、共同学习的方式。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走进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而要使“对话”顺利进行,教师应注意三点:第一,必须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第二,必须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第三,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要知道,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往往不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想象,学生是绝对不会向一个专制、武断、浅薄、庸俗乃至毫无道德水准的教师敞开心灵,进行“对话”的。而学生如果紧闭心灵或言不由衷,语文人文教育就无法进行。

   二、巧用教材,以本照人

   语文学科,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教材中许多生动感人的形象,发人深省的哲理,高尚纯洁的感情以及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等,对学生品质的形成,人格的提升,都会产生非常有益的影响。如:教读《离骚》,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高尚品质教育;教读《〈宽容〉序言》,就可以教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追求真理;教读《我与地坛》,就可以告诉学生如何面对人生中的苦难;教读《赤壁赋》,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苏轼旷达的处世态度;教读孟子的文章,就可以启发学生学习孟子的民本思想和进一步领会我党“三个代表”的有关理论……总之,语文教材就象一面明镜,学生可以对“镜”自照,不断审视自己,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语文教师应好好使用这面“明镜”,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三、春风化雨,以情动人

   社会心理学表明:与理性的教育相比,受教育者更易接受感情的教育;施教者愈体现出教育或宣传的无意识性,那么所收到的效果就愈好。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要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 情感具有信号功能和传染性。情感的信号功能主要是通过人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表达出来的。语文教师在叙述故事、分析形象或朗读诗文时,如果声情并茂,满怀激情,往往能够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只是毫无表情地理性说教,读诗文如和尚念经,就不能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也就达不到育人的目的。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首先,要努力营造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协调的教学情境。因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教读诗词和散文,可以先放范读磁带或设计一段充满情感的导入语,来创设相应的课堂气氛。其次,教师应把作者倾注在作品形象和语言中的情感,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尽可能地传达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还须将自己的主观感情融入其中。特级教师于漪教读《周总理,您在哪里》时,为什么能让全体学生泣不成声?因为她不但准确地理解了人民对总理的一片深情,自己也被这种深情打动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如果能象于漪老师一样,既会“传情”又能“动情”,那么,就能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了。

   四、借助作文,以写导人

   “写作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未尝不可。”(朱自清《论教本与写作》)事实证明,作文教学确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实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经,也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优势。 “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语文教师通过作文教学,就能大致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认识水平,并根据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篇作文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四个环节。首先,教师在进行作文命题时,既要考虑它的知识性、阶段性,也要考虑它的人文性(片断小作文例外)。 如“做事与做人”这个作文题就很好,它好在寓德育于智育之中,能让学生思考“做事”与“做人”的关系。然后,教师可以稍作点拨,启发学生确定正确的健康的写作主题,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从而引导他们确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最后,通过作文批改和讲评,对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思想认识等进行客观、合理地评价,进一步强化学生好的道德行为;同时也帮助少数学生摒弃错误思想,提高觉悟。

  五、展示自我,以说励人

   俗话说,言为心声。这里的“言”不单指书面表达,也指口头表达。现行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已将“口语交际”正式纳入高中语文教学范畴。但真正将口语训练落到实处的教师不多。其实口语训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且能让学生展示自我,增加自信,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我进行的口语训练,主要包括课前五分钟说话、语文活动课和语文课外活动三种形式。其中“课前说话”是每天轮一名学生上台,就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看法,然后老师稍作点评,并进行鼓励。“语文活动课”的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让学生评说课文中的人物或观点,着重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同情心和批评精神;二是让学生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象“北大才子卖肉”、“马加爵杀人”、“郝璐璐整容”等话题都曾进入我们的课堂。大家通过讨论,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思辩能力和写作水平,还懂得了如何择业、如何做人、如何看待美和追求美。对自己的未来也多了一份自信。第三种形式是“语文课外活动”,主要是定期举行各种有主题的口语竞赛(如演讲竞赛、辩论赛等)和寒暑假社会调查,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交际、实践能力。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