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名著《蛙》读后感

说实话,真的不太恭敬,当朋友告诉我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我是不知不觉,没有反应。虽然说,我大小也是作协的人,但对这个莫言,真的没听说过。于是小加注意,看看莫言是何方神圣。

莫言名著《蛙》读后感 - 我心飞翔 - 意随心动

  先是看了一个视频,是近期莫言在香港某大学获荣誉博士时的感言。他是一个很谦和的五十多岁的男子,讲一口普通话。他说,我从来没有以为自己和博士会有什么关系,倒是小时候,偷了我叔叔一支博士牌钢笔,挨了我父亲一顿揍,说你铅笔都用不好,还用钢笔。我得奖后,给我父亲说这件事,说我能用好钢笔吗,我小时候你说我只能用铅笔,父亲说,有这事?我小时候,就是觉得饿,整天找吃的,曾经吃过煤。荣誉博士也行,有总比没有强。博士是才高八斗,著作等身,会多国语言,我只会一国语言,还说不好。英语学了一句厕所,还忘了。他的质朴幽默的感言,学习林俊德心得体会引得一阵笑声和掌声。

  就是这一段镜头,让我初次认识了莫言,并知道他是1955年生人,部队转业干部,上世纪87、88年就发表了作品,现在已有27部小说出版,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又看了一段视频,说是莫言家乡山东高密的租屋,已成了瞻仰的圣地,人们越墙而入,细细观看莫言出生的土屋,每件物品都可能是莫言用过的。莫言的老爹已90岁,他的二哥接待着一拨拨来访者,院中的几行红萝卜,时被人拔去留作纪念。又隔几天,消息说红萝卜一拔而光。

  在WPS的模板中,看到莫言的代表作或叫获奖作《蛙》,于是我在电脑中搜出此长篇小说,用三天里边的时间看完了它。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长篇小说。《蛙》的文字很平实,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九幕话剧构成,用讲故事的口气,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毫不留情地剖析了现代人的卑微的灵魂。

  看着书中的故事,我不时发出笑声。小说的主要圣母似的人物是姑姑,她几岁的时候,就随同母亲婶娘被日本兵押进县城作为人质,她的父亲是白求恩、柯棣华的弟子,八路军地下医院的院长,后来的烈士。姑姑17岁学会新式接生法,从此,与计划生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又由于她的执着认真,成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忠实执行者。用书中人物的话说,她是共产党的忠实走狗,党指向哪里,她就咬向哪里。姑姑一生事迹惊人,初次接生,勇斗旧式接生婆,一鸣惊人。姑姑的一生,坎坷不顺,初恋对象飞行员叛逃台湾,给她的一生蒙上阴影,但她为了计生事业忍辱负重。姑姑为了让逃避计划生育的人结扎和引产,与他们斗智斗勇,用拖拉机拉倒邻居的大树,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用计划生育船只追逃生人所乘的木筏;由于接生事故也死了一部分孕妇,也给一些家庭造成了悲剧。姑姑一生没有生育,最后嫁给了捏泥娃娃的郝大手,却是为了灵魂的救赎。

  书中人物的名字用人的五官四肢内脏命名,如王脚、王肝、王胆、张拳、李手、陈耳、陈眉等,不一一列举。

  书名《蛙》,也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青蛙,是能多生的动物,它的叫声,如同婴儿的哭啼声,它的白色的大腿,如同女人的大腿。书中有一段描写成千上万的青蛙围攻姑姑的情景,使她错以为是那些不允许出生的孩子的鬼魂在追她的命。

  作者也有巧妙的伏笔,如当年县城里那位文质彬彬的日军军官杉谷竟然是主人公“我”——蝌蚪写信去的日本著名作家杉谷义人的父亲。

  书到第四部,遣词的精美深邃,才可以看出作者平时的真实写作水平。到第五部,作者以九幕话剧结尾,可以看出作者内心压抑的总发泄。至此,我才知道诺贝尔文学奖对《蛙》的评语,民间故事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的含义。

  计划生育这一沉重的主题,搞不好就会被扣以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帽子。莫言先生不愧是个敢吃螃蟹的人。

  此书写作手法如同在编织一张大蜘蛛网,中心的活物是那个大蜘蛛——生育,条条线索不离生育,不论是人物还是其他物体,都为这个主题服务,丝毫不脱离主题。这就是我对此书的借鉴之处。

  此文完结时,我要说,莫言先生,我服你了,你不负诺贝尔文学奖这一荣誉。不论别人怎么不服,我始终会是一个说服者。此书歌颂了生命的尊严,孕育中的生命也有尊严。计划生育的对与错,还在争议之中,如果,中国没有搞计划生育,富强的中国会到来的如此快吗!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