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政治环境(Political Factors)
从政治和法律层面来看,中国一直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从政策和财政补贴方面给予了非常多的支持,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就指出:要以纯电驱动作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方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中审议通过了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方案,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从2014年9月1日到2017年底,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些政策的出台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态度是支持和推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庞大的中国市场一直吸引着许多国家的企业,而的确在中国的许多行业,外国企业的身影出现也越来越频繁。尽管今天的中国已经能够允许大多数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但对于一些特殊的行业仍然还存在着限制,汽车行业正在其中。按照现行汽车产业政策规定,中外合资生产企业的中方股份的比例不得低于50%。这也就意味着外资企业不能在中国建立独资企业,也不能在合资建立的企业中成为控股的一方。但是在2018年的3月份,中国政府在两会期间宣布将放开汽车股比限制并降低汽车关税,这个消息无论对于国内的汽车企业还是国外的汽车企业来讲,都将会改变它们既定的经营策略,从而改变中国汽车产业现状[17]。
近两年来,政府逐步开始下调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政补贴力度,各项政策之前的产能规划和应用推广更多地转向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规范,如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和各种原材料的要求进行标准化以及对充电网络等配套设施和辅助系统进行布局。
机会:中国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必会增加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这对于特斯拉而言,能够减少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阻力;中国放开汽车股比限制和降低汽车关税的决定对于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尤为重要,这意味着特斯拉可以在中国建立实际控股的企业,从而实现在中国的国产化,降低汽车成本,促进汽车的销售;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先驱以及世界知名的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系统、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原材料供应,能很快适应中国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要求。
威胁:相对而言,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持对中国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更为有利,它们往往有着比特斯拉更具吸引力的价格优势,而且繁荣的中国市场必然会吸引竞争者的大量涌入,从而加剧市场竞争;虽然中国政府宣布逐步放开汽车股比限制并降低关税,但短期内是否能够完全放开犹未可知,加上比如充电网络建设等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特斯拉想要在中国实现国产化仍需要和中国政府达成更多的共识;财政补贴力度的下调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热情。
2.2 经济环境(Economical Factors)
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近两年仍然保持着6%~7%的较快增长,中国消费者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中高端消费阶层数量增加。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心放在优化产业结构、进行产业的升级转型方面,供给侧改革是2017年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词,实行供给侧改革意味着中国的各种政策红利将更多地倾向于国内的生产端,旨在促进中国的创新实力和高端生产能力。中国经济格局越来越开放,不断提供了加强与国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尤其是在汽车领域,放松汽车合资企业股比限制和降低关税充分表达了中国的开放诚意。 特斯拉汽车中国市场环境分析与扩张方式选择+SWOT分析(6):http://www.chuibin.com/guanli/lunwen_20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