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配套政策的支持下,经过近十年探索和发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向产业化和规模化目标的飞跃式发展。2011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为0.8万辆,仅占全国汽车产量的约千分之一;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量增长大幅超预期,约为34.0万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占比由2014年的24.0%上升到了2015年的49.1%,中国已然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国[10];到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1.7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比重达1.84%;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9.4万辆,销量77.7万辆,产量占比达到汽车总产量的2.7%,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个人汽车消费市场正在快速兴起,新能源乘用车去年的销售占比接近75%。
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方面,我国乘用车主流车型的续驶里程已经达到300公里以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领先企业的动力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达到了2瓦时/公斤,价格达到了1.2元/瓦时。这两个指标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两倍,下降了70%。
此外,我国汽车企业正向着新能源汽车领域迈进,并且实力不断增强。骨干整车企业都已经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正向开发体系,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8%以上,这个数字要高于行业世界的平均水平。
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的建设在稳步推进,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单位内部、高速公路等主要场所的覆盖率大幅度的体系,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共建成公共桩21.4万个,同比增长了51%,保有量居全球首位。新用户私人桩的安装率超过了80%。
但尽管如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然还存在许多困难,比如我国复杂的地理环境和道路情况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存在着诸多限制;又比如我国人口分布的特殊情况以及发达的公共交通都会影响中国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热情;此外,与国外相比,中国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意愿不足,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接受新能源汽车[11]。
总的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呈现的是一种弧线式的上升:前期大力度的政策推动和财政补贴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急速增长,但伴随着近两年补贴力度的减缓,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也有所放缓[12]。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支持和中国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好。
1.2 特斯拉汽车经营情况分析
1.2.1 国外经营情况分析
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先驱,特斯拉汽车在国外的销量和口碑一直以来都非常不错,2014年,特斯拉汽车的产量为3.5万辆,销量则为3.17万辆,其中北美地区的销量为1.74万辆,占总销量的比重为55%;欧洲的销量为9500辆,占总销量的比重为30%;亚太地区销量为4750辆,仅占总销量的15%。
2015年,特斯拉汽车全球销量为5.05万辆,这个成绩在2014年3.16万辆的基础上,同比增长了60%。2017年特斯拉汽车交付量约为10.3万辆,其中,美国是特斯拉汽车全球第一大市场,在2017年交付的10.3万辆汽车中,约49%的车辆都是流向美国的,截止到目前为止,Model S/X/3全球销量约为28.7万辆,其中大约有16万辆(约56%)在美国市场出售。尽管在销售层面总体看好,但从运营层面来看,拥有400亿美元企业估值的特斯拉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据2018年2月8日特斯拉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财报,2017年特斯拉全年营业收入为117.6亿美元(人民币约743亿元),净亏损达19.6亿美元(人民币约123亿元),远超2016年的6.7亿美元[13]。从特斯拉第四季度财报能看出,特斯拉在汽车业务上盈利还是非常可观的,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在于资金用于扩大生产以及研发和管理费用。 特斯拉汽车中国市场环境分析与扩张方式选择+SWOT分析(4):http://www.chuibin.com/guanli/lunwen_20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