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读后感讲解

心经读后感讲解
在《心经》中有这么一段话:“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们首先要明白,生灭针对的是什么?垢净是指的什么?增减的是什么?

  其实,我们在仔细体察我们自己的内心就会明白,生灭、垢净、增减,无非指的是七情的迷离。在外缘的刺激下(这是机),与本心的特点(这是缘)而生发的一些现象,这就是机缘和合。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七情的迷离?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内心,就会明白地认识到,无非是贪嗔痴慢疑而已。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在外缘的刺激下,产生了生灭心、垢净心、增减心。

  如果我们对于这个贪嗔痴慢疑再进一步地观察,归结到最后,无非是得失心而已。正是这个无处不在的得失心,在外缘的刺激下,不断生(生成)灭(消失)、不断垢(厌恶)净(喜好)、不断增(夸大)减(缩小)。

  迷离的七情是无常的,是引发轮回的种子。而造成轮回的原因,就是因为生灭垢净增减这些现象。因为这些原因,改变了对于事情真实面貌的认识,也就是改变了对于实相的认识,指导人们对着虚妄的目标前进,但是终归是无法自圆其说的。当自己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形成了苦厄的轮回过程,因而激发自己检点自己的言行与思想。但是这种情况大概还是好的,能够指导自己以后避免类似的现象发生。但是,有很多在轮回中无法自拔的众生,因为自己没有能够真实观察自己的言行与思想,所以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甚至于迁怒于其他,引起更多的虚妄的言行与思想,也就引发了更多的轮回种子。苦厄轮回,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如果不能发心解脱,终归无法清醒,坠阿鼻地狱而不能自拔。

  我们都知道学习佛法是为了获得觉悟与智慧。在六波罗密里边,又以智慧为第一。这个智慧是从哪儿出来?就是出于对于实相的认识——“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轮回的变化中,“色”就是指的引发众生产生生灭垢净增减的迷离七情,但是轮回的结果证实,一切色皆是虚妄,无非没完没了的苦厄轮回而已。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在《金刚经》里边,如来说道:“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我们对于《金刚经》里边的这一段文字,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指的是什么?指的就是在本心与外援的和合下产生的“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的念相。对于这个概念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指导我们深入佛法、学习佛法、修行佛法。佛法的修行,就是不断纠正自己对于实相的错误认识。

  《心经》中说道如何认识轮回、如何脱离轮回。

  认识轮回的的方法:“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果能够从这个角度认识到轮回的本来面目,对于实相的认识也就明了透彻了。

  在认识了轮回的本来面目的前提下,脱离轮回的问题也就是迎刃而解了:“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智慧具足、圆满了彻。“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文字不多,言简意赅,直通法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