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中慈悲理念的现代价值

中国佛学中慈悲理念的现代价值
 一、慈悲理念的哲学基础

  (一)缘起是佛教的核心思想

  《杂阿含经》曰:“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是缘起的本来涵义。“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这揭示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失而灭。佛教认为:人与世间万物有着重重无尽的缘起关系,宇宙万物与人类都是相互依存、同体共生、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互为因果。

  佛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讲述了没有众生就没有佛的理念。佛教有个比喻:“佛是沙漠中一棵树,众生是沙漠中一滴水,没有了一滴水,就不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可能有这一棵树”。这就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缘起境界。佛教认为世间的所有一切都产生于因与缘的结合。此物同时也是另一物生成的因或缘,万事万物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

  (二)慈悲理念是佛教弘法度生的出发点

  《长阿含经·大本经》云:“以慈悲心故,为说四真谛。”《法集要颂经·有为品》也云:“如是佛世尊,一切智中师,慈悲为有情,广说真实语。”慈悲心是佛为众生阐说苦、集、灭、道四谛的内在动因,慈悲理念也贯穿在四谛学说当中。从三世因果关系来看,其他众生的某某在过去世可能就是自己的父母等亲人。这种人与人的密切相关性就是慈悲理念的出发点。

  (三)从缘起论又推导出“无我”论

  就人来说,也是由各种因缘聚会而生的,即生理的、心理的多种成分的组合,并没有一个真正的独立的自我存在,即“无我”。既然人不能作为自身的主宰,人生无常,毕竟空无,这就构成了人生痛苦、一切皆苦的价值基础。人有生老病死的痛苦、有欲望和追求得不到满足与实现的痛苦。这就形成人生的一种根本需要——抚慰痛苦,缓解痛苦、祓除痛苦。进而也就自然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心了。

  二、慈悲理念的思想内涵

  (一)慈悲的含义

  慈悲是梵语Maitri—Karuna的意译。“慈”是慈爱众生,给与快乐;“悲”是悲悯众生,祓除痛苦。二者合称为慈悲。简言之,慈悲就是“与乐拔苦”。佛教认为,慈从悲来,悲必为慈。一个人深刻感到自身的痛苦,也就能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产生悲情,自然由衷地衍生出对他人的同情。并扩展为对一切众生的、普遍的、平等的慈爱。慈与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慈悲相连,才能产生“与乐拔苦”的践行和作用。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