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浅谈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摘要】 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长期被关注但又推进迟缓的问题。本文在对西方国家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基础上,浅谈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作用, 我国在推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方面存在的主要障碍以及形成障碍的成因,同时对加速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进程提出建设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公众参与

  【正文】   一、 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作用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概念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引入国内规划界。引入这一概念是为了协调当时国家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的一元化经济构成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经济构成而城市规划决策仍然以政府独家决策之间产生的矛盾。推动这一概念继续运作的主要动因是社群主义观念、市民社会概念、民主公民性、市民权利等民主民权思想的觉悟。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规划决策以中央集权为主要特征,但是由于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的唯一主体是政府,国家的经济体制是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比较简单,政府一统天下的行为并未造成尖锐的利益分配产生的矛盾,所以公众参与规划行为的缺失所引起的问题并不复杂。

  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面: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中人本主义和民主化思想的重要体现、公众参与-----实施城市规划民主决策的有效途径、公众参与-----实施城市规划民主决策任重道远 不言而喻,城市规划作为全社会共同利益的维护者,公共参与规划将是城市规划工作中一个永恒而需要不断强化和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障碍及成因分析

  造成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始终在低等级状况下徘徊的主要原因,一是市场经济体制促成了规划决策的经济基础结构构成发生变化但是规划决策的力量构成并未随之由原来的政府一元制转向政府、利益集团和市民的多元制,政府只认可经济结构构成的多元,但在规划决策方面还是维护一元的状况。二是由于过多的公众参与存在降低工作效率和增加行政成本的问题,因此,政府在理论上承认公众参与是社会的政治民主化过程发展中必然存在的环节,但是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决策缺乏法律上的支持和实践上的机制。

  (一)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行为在法律上的被认可问题

  我国的城市规划法的第10条、第28条都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作了规定,但是缺乏可供操作的程序性规范,如公众参与的范围、参与方式、参与途径及其保障等。规划法的第10条强调的是任何单位和个人(公众)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公众拥有的权利只是对违反已经制定完成了的或正在实施的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和控告。第28条规定更是明确公众参与行为发生在规划完成之后,其目的不是让公众参议规划或更高层次的决策规划,而仅仅是局限在了解规划,城市发展目标,提高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实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决策的行为面临法理依据的缺失。

  由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行为,特别是参与规划决策行为是一件不受法律保护的事情,则其可以成为一件提到政府工作日程上也可以不被提到政府工作日程上的可有可无的事情。可以说,这是我国各级城市政府对推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不积极不主动的根本原因。

  (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组织机制长期缺失

  公众参与要求达到决策阶段并保证其行为正常开展,就要求有一个稳定干练有效的组织机构和强有力的负责的仲裁机构,但是我们现状中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行为常常是以一种零散的、不统一的、随意的特征进行的。没有一个受法律保护同时又不受政府控制干涉的正式的组织机构来全过程地负责全部的城市规划整个过程的公众参与。这也是造成公众参与长期无效的原因。

  规划的编制阶段因为需要现状的调研所召集的公众对象群体是一般规划涉及范围内的市民,目的仅仅是帮助规划师了解现状,市民并不被要求对规划的预期想法提出意见,即使市民有这方面的要求,市民也无从验证这些想法有多少最终纳入规划,因为市民并不跟踪规划的全过程,法律和政府也不认可给予在规划调研期间的公众群体以规划后期的决策权。等到规划完成公布后实施时,按照现行的城市规划法规定,一般市民只有被告知权和执行权,公众又是被动的。只有当实施的规划出现严重的侵权行为,市民才会去反映情况,以致提出行政诉讼。规划审批阶段的公众主要来源于学术研究机构(规划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和地方的政界人物(地方人大)构成。

  (三)规划师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认识

  我们的规划专业工作特点是侧重工程技术,强调城市规划是用专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公共事务。这类专门技术知识现阶段只有少数人可以通过高等级的教育途径才能够获得,规划师在做规划设计时使用的技术知识专业教育是普通市民不具备的,一般普通市民也因为很难达到这个专业水准要全过程的参与规划、特别是参与规划的决策是有其无法回避的障碍,甚至因此会导致负面效果,例如,决策效率低、准确度差、城市建设也可能发生混乱。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