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发明未能在中国充分利用和发展的原因

四大发明未能在中国充分利用和发展的原因
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和火药,这四大发明充分显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67页)。诞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四大发明”,在它的故乡并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技术的革命,只是成了封建社会永葆青春的美容师,传入欧洲后却石破天惊,成为了欧洲封建社会的催命符和近代资产阶级诞生的助产妇,难道是中国人民“江郎才尽”了吗?这决不是智慧问题,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因素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原因,总括起来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没有安定的长期发展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

  中国封建社会连续了几千年,翻开历史的书籍,不难看到历代封建王朝的更换是在不断的恶战中进行,几乎每个朝代都是在经受了一场大的动荡之后,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即使政权相对稳定之后,封建王朝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统治者以主观意志进行内部调节,通过贡举、科举的选拔制度,把社会上的优秀人才遴选到政权机关来,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增强政权的新生力量,企图消除尖锐的社会矛盾。然而在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当中,他们所想到的更多的是如何用武力镇压人民、巩固自己的政权。同时,不断爆发的农民战争不断地动摇着封建统治基础,但农民战争又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原因是它始终没有改变生产关系的愿望和能力。没有长时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即使有某种生产技术的发明,也只是暂时使用,根本没有去着力研究和发展。

  二、自信自觉的封建小农经济既无改革生产技术的要求,也没有改革生产技术的物质力量

  中国封建制度的长期存在与自信自量的小农经济的存在,是相辅相承的。由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很能适应小农经济的存在,加之人们历来是以“小富即安”的知足常乐为生活的准则,这就决定了人们对新的科学技术的追求缺乏进取精神和活力,即使在唐朝的鼎盛时期也只是以农业经济闻名于世。从历史上看,中国封建农民包括多个王朝的统治者,都没有产生过大改革生产技术的要求。小农经济的力量是不能成为改革生产技术的物质基础。在自身经济中,我国一向以自我无所不有而自居,乾隆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愿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高崇《乾隆实录》卷一四三五),这就是封闭经济的突出表现。尽管历史上曾有过张骞、班固出使西域,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但其本质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而不完全在于经济贸易的目的。以致可以说,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制约和阻碍科学生产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误以为自己是“天朝之国”什么都比别人先进,高明

  中国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几乎没有受到过外国游牧民族大的冲击,长期闭关锁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过着自我生产,自我养活的生活方式。到了明清时代世界上海洋航运已经开始,但中国仍然长期禁海,既不外出,也不接待外国人的往来。甚至出现了外宾来见皇上也必须下跪,三呼万岁才可招见的荒唐之谈,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