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梢蛇养殖技术经验总结

乌梢蛇养殖技术经验总结
一、乌梢蛇养殖技术:乌梢蛇养殖常见问题

  乌梢蛇是典型的食、药两用蛇类。它不仅肉质鲜美,好于其他众多的无毒蛇,而且还具备许多毒蛇所没有的药用价值。传统中药中的乌蛇便是本种处理后的干品,这是其他无毒蛇所无法比拟的。除此之外,乌梢蛇皮还是制作乐器、皮革制品的上好原料。食、药兼备的乌梢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现市面上热销的纯蛇粉,大都以乌梢蛇为主要入选原材料。

  ⒈ 乌梢蛇有哪些地方性的别名?主要分布在哪里?

  乌梢蛇别名乌蛇、青蛇、一溜黑、黑花蛇、乌风蛇、乌风梢、乌风鞭、风梢等,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无毒蛇。 乌梢蛇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江苏、湖北、湖南、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

  ⒉ 乌梢蛇有何特征和习性?

  乌梢蛇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背面呈棕褐色、黑褐色或绿褐色,背脊上有两条黑色纵线贯穿全身,黑线之间有明显的浅黄褐色纵纹,成年个体的黑色纵线在体后部变得逐渐不明显。此蛇头较长,呈扁圆形,与颈有明显区分;眼较大,瞳孔圆形;鼻孔大,呈椭圆形,位于两鼻鳞间,有一较小的眼前下鳞。此蛇躯体较长,背鳞平滑,中央2~4行起棱。腹鳞呈圆形,腹面呈灰白色。尾较细长,故有“乌梢鞭”之称。成蛇体长一般在1.6米左右,较大者可达2米以上。 乌梢蛇多栖息在平原、低山区或丘陵,于田野、农舍中也能经常见到,春末至初秋季节常常出现在农田和农舍附近。此蛇活动敏捷,与有异常动静,不管是敌是友,均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绰号“一溜黑”由此得名。幼蛇背面呈深绿色,有4条纵纹贯穿于全身,与成蛇明显不同。乌梢蛇属狭食性蛇类,主要以食蛙类为主,其次是泥鳅和黄鳝;幼蛇食蚯蚓、小杂鱼。笔者曾发现该幼蛇吞食过赤链蛇的幼蛇。该蛇卵生,每产6~16枚不等,最早产卵者见于每年的6月中下旬,孵化期38~45天。

  ⒊ 乌梢蛇有哪几个种类?具体分布在哪个地方?

  乌梢蛇在我国已知有三种,分别是乌梢蛇、黑网乌梢蛇、黑线乌梢蛇。在民间的俗名一次为黄乌梢、青乌梢、黑乌梢。这三种乌梢蛇若以入药党首选黑线乌梢蛇,此蛇是传统中药乌蛇干的原种蛇类;若以食用为主,乌梢蛇在市场上卖价最高,行内称之为“黄金条”;其次是黑网乌梢蛇;黑线乌梢蛇排在最后,因其骨质较僵硬,不便装袋运输,远途装运活蛇至目的地的死亡率较高;再者此蛇既不耐寒也不抗热,是蛇类中的“娇娇蛇”,异地引种时要格外注意。 乌梢蛇的种群量,分布的省(区)也较多,在上面介绍的省(区)均有分布;黑网乌梢蛇仅在云南省有分布;黑线乌梢蛇则分布于我国的西南部,如贵州、云南等省的贮量最多。同一产地的乌梢蛇,有时体色差异也较大,这主要与栖息环境有关。

  ⒋ 乌梢蛇有何药用价值?

  乌梢蛇干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顽固性疾病的首选天然药材;乌梢蛇肉治病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主治“诸风顽痹,皮肤不仁,风骚湿疹、疥癣热毒、须眉脱落”等症。乌梢蛇胆有祛风、清热、化痰、明目等功效,可治大风疬疾、木舌胀塞等,我蛇园曾用干胆治好树例慢性胃炎患者。用乌梢蛇泡制的乌蛇酒、乌蛇胆酒,以其柔和的保健、药用双重功效,日渐受到现代人的青睐。用蛇胆配着“蛇胆川贝液”服用,对重复性感冒和小儿久咳不止有奇特药效,隆冬季节服用蛇胆还可预防感冒和滋阴祛火呢。总之,乌梢蛇全身是宝。

  ⒌ 乌梢蛇有何食性?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乌梢蛇主要以蛙类为主,小杂鱼、泥鳅、黄鳝为辅。因黄鳝的市价有时稍高,规模养殖时则很少投喂。乌梢蛇生性胆小,行动极为敏捷,善攀爬,爱活动,但少具缠绕能力,大多白天活动。久不投食后会发现乌梢蛇有追逐捕食的习性,主要以捕食活食为主,对死的动物通常不太感兴趣。但在食物缺乏时,也食部分死食,必须是刚刚死亡的。乌梢蛇对腐败变质之物根本不感兴趣。它能吞食大于头部数倍的小动物,如大蟾蜍等,只是吞食速度明显减慢,有时长达15~25分钟。乌梢蛇的食量不是很大,一次连吞几只蛙类的情况很少见。它的消化能力很强,需4~6天投饲一次。

  ⒍ 乌梢蛇有何活动规律?

  在每年的春末夏初,乌梢蛇出蛰活动后,不是急于摄食,而是继续消耗体内尚存的脂肪和营养,忙于寻偶交配时乌梢蛇次季的首要任务。乌梢蛇对场地湿度及其环境的变化比其他蛇类更敏感,表现出强烈的喜暖厌寒、喜静厌乱等特点,养殖时应最大限度的予以满足。每年出蛰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其活动逐日活跃,当平均气温在25~32℃时活动最频繁。尤其是在适宜气温的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65%~75%时,发现该蛇在露天场所的活动时间较长。随着气温的逐日下降,其活动也会明显减少。当气温低于15℃时,即进入不愿活动的状态。一般说来,每年的7~9月为乌梢蛇的活动高峰期,约10月下旬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期仅6个多月。全年气温普遍偏低的地方,该蛇的活动期还短于此数,如黑龙江省。

  ⒎ 乌梢蛇越冬时体重有何变化?

  乌梢蛇同其他蛇类一样,亦有冬眠习性。每年的秋末冬初,当外界气温降至15℃左右时,该蛇便本能地入洞蜷曲成团、蛰伏冬眠了。整个冬眠期长达6个月之久,期间不食、不动、不排泄、不蜕皮,主要靠体内储存的脂肪来维持生存的最低水准。该蛇的耐饥力很强,可以几个月甚至1年不吃也不会死亡(前提是入蛰前膘肥体壮的)。虽然该蛇在活动期间增重明显,但冬眠期的失重比例也不小。以条重在200~400克的蛇为例,在越冬期间的体重消耗量多达60克;体重大于400克湿度,消耗量约达65克;幼蛇失重的消耗比例最大,低于400克的幼蛇,一冬下来要消耗40克。此外,该谁在冬眠期的失重消耗比例与气候条件﹑栖息环境﹑管理技术及入冬前的实际进食量均有密切关系。努力提高饲料环境,尽量给予适宜的环境温﹑满足进食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入秋以后),是减少该蛇冬眠失重的唯一途径。

  ⒏活动期投饲应如何掌握?

  在该蛇的活动期,即每年的4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养蛇场(户)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和不同季节饲料来源的实际情况,即本着因地制宜﹑就近取材,以最大的可能满足其营养所需;又要考虑到降低饲料成本的原则,尽量结合该蛇的食欲状况,合理选择,搭配饲料。每次的投喂量应依据该蛇的年龄﹑性别﹑个体体制状况﹑气候条件及两次投喂的间隔时间长短来灵活掌握,以稍有剩余为度。如成蛇在产卵前的10~15天或产卵后食欲均比较旺盛,应适当增加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在临近冬眠或出蛰后的10~15天内,该蛇基本上进食欲望,可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投喂地点应固定。最佳的投喂时间宜选在上午8:00~10:00,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季节和投喂当天的气候适时调整。总之,群蛇出动时要及时投喂,只有在确保该蛇吃饱﹑吃好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满意的饲养效果。

  ⒐ 乌梢蛇有饮水习性吗?

  水是万物生长之源。乌梢蛇离不开水,有明显的饮水习性,并且亦有进食后喜欢饮水的习性。因此,蛇场内必须配备贮水池或贮水沟,以方便该蛇随时饮水。乌梢蛇同大多数蛇类一样,在仅有饮水而没有事食物的条件下,耐饥时间较长;而在既缺食物又缺饮水的饲养环境里(属恶劣环境),其耐饥时间会大大缩短。倘若长时间地缺乏饮水,会导致身体虚弱﹑蜕皮不畅﹑极易患病,甚至死亡。因此,蛇场中的水池(沟)必须经常注入新鲜的饮用水,确保其日常所需。

  二、乌梢蛇养殖技术:

  乌梢蛇的人工饲养乌梢蛇别名乌蛇、青蛇、黑蛇、青蛇飙、乌梢鞭等,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典型食、药两用的无毒蛇类。它不仅肉质鲜美,而且还具备许多毒蛇所没有的药用价值。传统中药中的乌蛇便是本种处理后的干品,这是其他无毒蛇所无法比拟的。除此之外,乌梢蛇皮还是制作乐器、皮革制品的上好原料。食、药兼备的乌梢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现药市上热销的中药蛇干大多以乌梢蛇为主要原材料。乌梢蛇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江苏、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

  乌梢蛇的习性乌梢蛇是传统中药乌蛇干的原种蛇类它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背面呈棕褐色,头较长,眼大,鼻孔大,有一较小的眼前下鳞。此蛇躯体较长,背鳞平滑,腹鳞呈圆形,腹面呈灰白色。尾较细长,故有“乌梢鞭”之称。成蛇体长一般在1.7米左右,较大者可达3米以上。乌梢蛇多栖息在平原、丘陵地,田野、农舍中也能经常见到,春末至初秋季节常常出现在农田和农舍附近。此蛇属狭食性蛇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主要以蛙类为主,小杂鱼、泥鳅、黄鳝为辅。有追逐捕食的习性,主要以捕食活食为主,对腐败变质之物不感兴趣。它能吞食大于头部数倍的小动物,如大蟾蜍等。乌梢蛇的食量不是很大,一次连吞几只蛙类的情况很少见。它的消化能力较强,需4~6天投饲一次。此蛇卵生,每次产卵15枚左右,产卵期为每年的6月中下旬,孵化期37天左右,最长45天。幼蛇主要以吸收卵黄为营养而暂不进食,只需灌喂丰富的人工流质饲料作为营养液,如生蛋液、牛奶或葡萄糖溶液等。7天灌喂1次。1月后可填喂人工配合饲料(鸡蛋、面粉、鱼粉或骨粉)为主,适量添加一点土霉素、钙片、维B和鱼肝油等以促进其生长。填喂时用冰激凌勺打开蛇口将食物灌进去,再轻捋蛇腹,使食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物滑入腹内。平时要加强幼蛇的捕食驯化。昆虫、幼蛙、小鱼、乳鼠和蚯蚓是幼蛇的最爱,一旦幼蛇主动捕食后,即停止人工填喂,以免依赖。幼蛇出壳后7天左右即蜕一次皮,一个月后又蜕一次皮,且体长明显增加。蜕皮时将头部在粗糙的树木枝杈上来回磨蹭,数个动作后便见头部皮肤自吻尖处张开,然后利用树杈夹住张开的皮,身体呈慢慢往前爬行状,待几分钟或数十分钟后,一张十分完整的蛇蜕就蜕完了。每年的11月下旬随着外界气温的逐渐下降,进食量明显变小,到了12月上旬便停止进食并进入蛇窝开始它第一年的冬眠直至翌年3~4月出蛰。幼蛇越冬的温、湿度同成蛇一样,蛇窝温度需保持在6~10℃湿度在60%左右;尽管资料上介绍湿度要达到80%~95%,但在养殖实践中发现超过75%~80%时,幼蛇易患口腔炎、肺炎和霉斑病,请养殖户参考此数据。

  乌梢蛇有其独特的活动规律,在每年的春末夏初,乌梢蛇出蛰后,不是急于摄食,而是继续消耗体内尚存的能量,忙于寻偶交配。乌梢蛇对场地湿度及其环境的变化比其他蛇类更敏感,喜暖厌寒、喜静厌燥,养殖时应尽量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春末夏初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其活动日逐活跃,当平均气温在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达到70%时活动最频繁。随着气温的逐日下降,其活动也会明显减少。一般地,每年的秋末冬初,当外界气温降至15℃左右时便本能地入洞蜷曲成团、蛰伏冬眠了。整个冬眠期长达6个月之久,期间不食不动不排泄主要靠体内储存的脂肪来维持生存。它的耐饥力很强,可以几个月甚至1年不吃也不会死亡但必须入蛰前储蓄足够的营养脂肪。虽然该蛇在活动期间增重明显,但冬眠期的失重比例也不小,充足的食物(尤其是入秋以后),是减少该蛇冬眠失重的唯一途径。每年的4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养殖户应就地取材,获取相对低廉或无成本的饲料来源,以最大的可能满足其营养需求;每次的投喂量应依据该蛇的年龄、个体、投喂时间的间隔灵活掌握,以稍有剩余为度。如成蛇在产卵前或产卵后的10左右食欲均比较旺盛,应适当增加投喂数量和次数;只有保障充足的食物,才能取得满意的饲养效果。应该着重强调一下,乌梢蛇有明显进食后喜欢饮水的习性。因此,蛇场内必须储备清洁的饮水。并经常注入新鲜的饮用水,以确保日常饮用。饲养人员最好养成每天观察并记录它们活动的数据,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予以处理,严防病菌扩散危害健康的蛇群。乌梢蛇的生长速度快慢与饲养环境的温度密切相关。当外界气温处在22~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其摄食量逐渐加大,生长速度也明显加快。每年的5~10月是成蛇最佳生长期,此时青年蛇增重最快,可达到500~650克。

  越冬 每年的9~10月食料供给应该充足多样,提高其抗寒抗病能力。同时群集冬眠可提高蛇体周围温度约1~2℃,减少水分散失,窝内应干燥忌潮湿有良好的保湿保温性能,温度在6~10℃湿度50%~60%之间为宜。冬眠期间除定期检查窝内的温湿度外,定期检查健康状况很有必要。如发现病蛇或不理想的蛇,应及时处理或出售以免相互影响。

  用途与市场乌梢蛇以其无与伦比的药食两用似的经济价值独居市场熬头。其蛇干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等顽固性疾病的首选天然药材;乌梢蛇胆有祛风、清热、化痰、明目等功效,乌梢蛇泡制的乌蛇酒、蛇胆酒,以其柔和的保健、药食双重功效,逐渐受到现代人的青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