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运动员激励机制研究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运动员激励机制研究
竞技体育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运动员是竞技体育水平高低的最直接因素。为了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1985年,原国家教委提出在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代表队的要求。1987年4月,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全国51所高校招收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试点,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和竞技体育的联合。到2009年教育部已经批准235所高等学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甘肃省到目前为止有4所高校被列为招收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学校,分别是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学院。中长跑项目是甘肃省的优势传统项目,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先后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如李柱宏﹑杨维泽﹑李贺兰﹑包桂英等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屡创佳绩。2004年雅典奥运会甘肃籍运动员李柱宏获得男子组马拉松第31名;在“好运北京”2008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男子组比赛中,李柱宏以2小时15分32秒的成绩夺得亚军;在8月24日北京奥运会男子马拉松比赛中,李柱宏(原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获得第51名。由此可见甘肃省高水平田径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对我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激励机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我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组织提高绩效的基本保障。一般而言,激励就是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激发人工作积极性的过程,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激励是管理的核心。不论是企业还是各个行业的领导者、管理者都不同程度地运用各种激励方式,实现组织的目标。自从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在运动员的管理上,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尤其是对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的激励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运动队的管理与运动队水平的提高,为使高水平运动队和谐健康的发展,必须对运动员进行合理有效的激励。甘肃省各高校对高水平田径运动员都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措施,但对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激励机制的理论研究还处于空白。鉴于此,本研究以甘肃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运动员激励机制为研究课题,深入探析甘肃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的理论研究,为甘肃省高校高水平田径队运动员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激励措施,使甘肃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竞技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2研究目的意义

  通过对甘肃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激励机制的现状调查分析,运用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借鉴己有的研究成果,理论联系实际,对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激励机制进行研究。有利于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运动潜力,提高训练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消除运动员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顾虑;有利于将运动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建立甘肃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激励机制的思路和措施,丰富目前我省高校运动队运动员激励机制的理论,对甘肃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管理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为甘肃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激励机制的优化提供可操作性对策建议。

  1.3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对象

  目前教育部批准的甘肃省招收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4所高校即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的在校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

  1.3.2研究方法

  1.3.2.1文献资料法

  阅读体育心理学、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普通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现代体育管理学、人力资源学、美国竞技体育管理、学校体育学等专著。搜索1997-2009年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和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查阅国内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相关的论文112篇和激励理论相关文献148篇(其中包括激励机制相关的102篇期刊论文和46篇优秀硕博论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特别是与运动队运动员激励机制相关的研究文献,为本研究奠定了很好的文献基础;激励理论有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的大量文献也为本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准。

  1.3.2.2问卷调查法

  1.3.2.2.1运动员基本情况问卷

  运动员基本情况问卷包括性别、年龄、运动专项、训练年限、入学时间、运动等级、入校形式、训练模式等,设置此部分问卷主要研究不同类别,不同年级、不同训练模式、不同层次运动员的需要状况,以便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

  1.3.2.2.2满意度问卷

  此部分问卷为运动员满意度调查,包括物质激励因素、精神激励因素、环境激励因素等三个方面共14个问题采用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五点量表进行选择。

  1.3.2.2.3运动员需要层次和激励因素问卷

  此部分问卷列出了与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有关的18个影响因素,采用5点量表非常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的形式,让运动员根据对自己的重要程度进行选择。此量表可分为两个纬度进行设计。第一个纬度是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ERG理论将运动员的需要层次分为生存需要(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关系需要(社会交往和尊重的需要)、发展需要(自我发展和实现的需要等三个层次)。第二个纬度是根据激励因素的不同分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含成就激励)、环境激励、政策激励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3.2.2.4影响运动员积极性、努力程度等方面问卷

  此部分问卷的设计主要借鉴当前对激励理论研究的前沿性问题而作出的设计调查,这部分问卷主要反映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危机感、努力程度。

  1.3.2.2.5专家及领导问卷

  此部分问卷包括3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专家及领导的一些基本情况;第二个方面是4所高校对运动员激励在激励方面主要采取的一些措施;第三个方面是专家、领导对甘肃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开放式调查。

  1.3.2.2.6调查样本的分布

  调查的样本范围为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的全日制在校高水平运动员及甘肃省体工队的运动员(其中全日制高校学生运动员问卷54份、运动员学生46份)。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专家及领导问卷共发放20份(每所学校5份),问卷全部回收且有效。表 1样本分布如下表

  样本分类 份数 回收 有效份数 有效率

  兰州大学 26 26 24

  兰州交通大学 38 38 36

  西北师范大学 22 22 20

  西北民族大学 24 24 20

  专家及领导 20 20 20

  1.3.2.3专家咨询法

  走访了甘肃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有关专家,如兰州交通大学田径队教练、西北师范大学田径队教练、兰州大学体育部主任、甘肃民族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人员。

  通过走访调查,一方面,获得学术界对于甘肃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运动员激励问题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是对甘肃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激励问题的现状有更丰富的认识,并获取操作层面的建议。

  1.3.2.4逻辑分析法

  主要包括归纳、演绎法、原因-结果分析法。

  1.3.2.5数理统计法

  运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13.0,对调查的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制表。

  2.激励理论综述

  2.1激励的概念和内涵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激励己成为管理活动成效的重要因素和管理者必须掌握的重要手段。弗鲁姆(Vroom)把激励定义为:对个人及低层次组织就其自愿行为所做的选择进行控制的过程。激励是诱导人们按照预期的行动方案进行活动的行为。这些活动可能对被激励者有利,也可能对激励者有利,也可能对两者都有利。盖勒曼(Gellerman)认为,激励引导人们朝着某些目标行动,并花费一些精力去实现这些目标。[韩春利编著.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56.] 其实不同的学科对激励的理解也不相同.

  管理学:管理学中的激励通常分为广义和侠义两种,广义的激励是指调动人的积极性.狭义的激励是指促进人们行动的手段,是使人们能自己产生希望行为的原因.

  组织行为学: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里活动过程.

  管理行为学:激励是指启迪人的心灵、激发人的动机、挖掘人的潜力,使之充满内在的活动和动力,朝向所期望的(既定)的目标前进的心里活动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从以上不同学科对激励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有关激励的定义似乎基本上都强调了同样的内容----一种驱动力或者诱发力。[韩春利编著.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56-157.]本文在对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的激励机制的研究中对激励的定义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人的需要、动机、欲望,形成某一特定目标并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持续的积极状态,发挥潜力,达到预期的目标。激励的实质就是鼓舞人们做出抉择,并将其付诸行动,使人富有热情地、积极主动地向预定的目标去努力奋斗。激励是以人本理论为基础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它追求管理活动的人性化。激励表现方式有多种,即可以是口头的表扬、鼓励等,也可以是物质的奖励。激励就其性质而言,属于管理职能范畴,是组织者在管理过程中的一种职能行为,或管理行为。3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卢瑟.古利特就提出管理有七大职能: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其中指挥包括激励。60年代美国管理学会主席乔治·特里更明确指出现代管理的职能为计划、组织、激励和控制。作为管理职能,第一,激励的行为主体是管理职能的担当者,如领导者或管理者;第二,激励的功能作用指向于组织目标,它服务于组织目标。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