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第2页

(四)地质灾害频发

据统计,我国因采矿引起的塌陷超过180处,塌陷面积达1150 k m,发生采矿塌陷灾害的矿山30多个,造成严重破坏的有25个,每年因采矿地面塌陷造成的损失达4亿元以上。如1999年,仅广西地区因采矿诱发的重大地质灾害就达220多起,死亡157人;1994年7月中旬,河南秦岭西峪沟金矿由于数万立方米的矿渣严重阻塞河道,暴雨形成的泥石流沿沟下泄,使道路及生产、生活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并且有51人丧生,损失惨重。

(五)生物多样性损失

植被清除、废渣排放、土壤退化与污染,对矿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都是致命打击。而生物多样性丧失后,虽然某些耐性物种能在矿地实现植物的自然定居,但由于矿山废弃地土层薄、微生物活性差,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非常缓慢,通常要50年-100年,即使形成植被,质量也相对低劣。因此,矿山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往往是不可逆的。

二、煤炭行业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近几年来,煤炭工业在科学发情人节祝福网页 展理念的引导下,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指导下,行业及国内一些矿区、矿井建设也逐渐从高产高效向安全高效过渡,开始探索和实践生态文明矿井建设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和国外煤矿发展成果相比,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思想认识、法制规范、技术创新、资金保障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

(一)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促使人们从不可持续发展思想向可持续发展思想转变。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由于受传统煤矿观念的影响,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还相对落后,对生态文明的概念还缺乏清醒的认识;指导全员思想观念转变的生态文明理念体系还没有构建形成,全员的生态文明价值观需进一步培育。一些企业对生态文明矿井建设认识存有偏差、不够全面,还停留在绿化环境、增加设施等外在浅显性的认识上,对生态文明矿井建设的内涵缺乏深层次理解和把握。尤其是一些企业决策者,对此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要不断地提高他们对建设生态文明矿井的忧患意识、危机感和责任感。使人们认识到自己在自然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的环境责任,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增强自我调节能力,维持社会生态系统的高质量运行。

(二)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

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和途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什么程度,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就会提高到什么层次。没有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目前,国内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企业的快速发展,仍然偏重于依靠数量的增长、规模的扩张,仍然偏重于依靠资金和物质资源的投入;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高低并存,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企业人仍存在着急功近利、杀鸡取蛋的思想。这些都不符合“十二五”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煤炭企业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更要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从追求近期的直接经济效果转向追求长期的间接经济效果转变;从追求单一的经济高效率转向追求经济转变、生态、社会并重的高效率。这是煤炭行业的社会使命,更是国企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三)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