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具有强身健体的意义,能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武术在小学阶段开展不尽如人意,武术所蕴含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因此通过本次研究,主要达成以下目的:
(1)促进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武术作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内涵着“天人合一”、“尚武崇德”的精神。刘三元先生曾经说过:“弘扬民族文化的误区,最核心、最根本的在于我们不是缺少优秀传统文化,而是缺少优秀的文化教育。”在小学阶段开展武术教学,是传承与弘扬武术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本次研究,扭转学校对于武术的误区,加强对于武术教育的重视,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弘扬武术文化。
(2)为传统武术的推广提供依据。
传统武术在小学阶段实施出现阻碍,根本症结是什么,这是很多武术从业者一直思考的问题。本研究立足于行动研究与实地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力图发现症结所在,为武术在小学阶段推广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3)对传统武术的实施提出策略。
调查是基础,策略是核心。本研究在提出现象、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从实施目标、课程架构、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实施路径等方面,对武术在小学阶段的开展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方法,促进武术在小学阶段的推广。
1.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武术是中华历史发展中沉淀而出的宝贵文化结晶,继承传播武术文化是我们当代人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拥有丰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经验的郭齐家指出:“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传承必须从少儿做起。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少儿是核心。”但当前国际化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外来少儿体育培训项目抢占中国市场,这对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少年强,则国强”,少儿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以及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者,身体强健,才能更好的担负起重任。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导致学校、父母注重青少年体育活动不足,少儿力量、协调和耐力等学生物理指标持续下降,而习练武术可以有效的增强体质,改善身体机能。
不过,目前小学阶段武术教学与推广并不乐观,很多学校有跆拳道社团,却没有武术教学,所以,怎样才能激发孩子学习武术的兴趣,增强孩子参加武术训练的积极性,发展和普及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每个武术工作者所需要攻克的难题。 因此,本文这项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本研究针对杭州市小学武术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目的是为了发现武术推广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内在的原因,从而找到症结,提出推广的策略,不但可以促进儿童武术教学课程的发展,而且也推进和发展我们中国的武术精神。所以,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文献综述
笔者借助图书馆的书籍和电子图书,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把最近十年的三百余篇武术发展文章进行了搜集和整理。经过研究发现,当前有关于武术的发展在国内外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各种各样的意见和建议,让人眼花缭乱。但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国内外对于小学武术实施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近年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民族体育,尤其是武术的推广与发展受到了影响。为充分发挥武术的作用,加强传统文化与体育在中小学的推广,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和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联合发文,在全国普通中小学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该套健身操以传统武术武术动作为主要内容,从而丰富了中小学生的体育生活与体育教学内容。但是,这套健身操知识提供了新的锻炼形式,并没有在中小学中形成武术学习的热潮。谢庆伟在《中小学武术健身操开展可行性及状况研究》中指出,武术健身操在中小学实施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不同因素的制约,比如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健身操自身的不足等。 武术在杭州市区小学实施的效果研究(3):http://www.chuibin.com/tiyu/lunwen_2061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