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学校体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并制定了许多举措,增加了许多体育教育的内容。中小学校提出让学生每天活动100分钟,包括课外活动、体育课外兴趣训练、课间活动、运动队的训练以及周末假期活动,主要开展的项目有田径、棒球、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弓道、剑道、柔道等项目。学生不仅身体得到充分的活动,并且体质也大大增强。而且日本学校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项目安排的合理,学生的积极性高[13]。
英国的中小学课外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放学后。不同学校的项目安排也千差万别。例如,有的学生参加各种体育培训班,有的学生为了参加校高级别的运动会而加入到学校的运动队去提升自己,还有的学生会选择在周末进行户外运动。英国雨水较多,所以室内体育活动比较发达,如体操、曲棍球、羽毛球篮球。学生到了 14—16 岁,他们就进入了中等教育的普通证书阶段。与此同时,学生们除了必修国家课程中的体育课外,还可以选修这个时期其他的体育课程。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周上五次课,每次一个小时,时间非常充沛[14]。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外虽然不存在大课间的组织形式,但是他们的体育活动内容却丰富多样,且根据不同学校特色和地域季节性而随之改变,在组织形式上也非常得当。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很强,学生兴趣增强,且不仅有效提高了身体素质,同时也加强了运动技能水平。
1.4.3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当前研究对大课间开展情况、影响因素、开展内容等进行了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但仍有这样几个问题未得到揭示,塘栖三中在这些方面是否也存在问题呢?
(1)组织问题。体育大课间在组织上是否合理?从现实来看,大课间在组织过程中只注重了形式上的安排,课前的队伍组织和调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
(2)兴趣问题。学生是否喜欢体育大课间的内容?有些学校学生不能选择自己兴趣的去选择项目练习,安排的项目都是根据体育中考的项目选择,这不仅使得项目选择缩小,同时大大削弱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3)教师问题。教师是否愿意参与到体育大课间中呢?从研究来看,教师的参与度并不高,除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外,其它任课老师并不参与大课间的活动。大课间不单单是学生的活动时间,更应该是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其中,教师的增加也有利于对学生体育活动的监督。
余杭区塘栖三中体育大课间开展模式与实施效果研究(5):http://www.chuibin.com/jiaoxue/lunwen_205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