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研究意义
学校开展大课间通常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提高,将运动兴趣对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忽视。研究表明,大课间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运动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体育文化的素养。同时还为体育课奠定了基础。本文宗旨在寻求塘栖三中大课间开展方式所存在的问题,为大课间的更好的发展寻求对策和思路,也为其它学校的大课间开展提供了借鉴。
1.4文献综述
1.4.1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体育大课间开展内容的研究
张海平,王屹川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一文中认为,做操时可以全校统一进行,其它内容由学生自行选择,选择的内容,可根据健康小卡片中的原始数据,学生缺乏什么就去进行弥补。在内容选择上,中学生主要会选择球类、游戏、武术项目,练习的内容各个学校可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进行选择。体育教师可将练习内容进行分类归纳,按一般素质可以分为:力量类、协调类、速度类、柔韧类及综合技能类[1]。
邱建章在《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指出,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内容的选择可以依据季节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因为他认为春、夏、秋季大课间活动,气温较高,应该多进行室外活动,例如:广播操、跳绳、球类运动以及身体素质练习等。冬季大课间活动温度较低,多进行室内活动,可以选择以长跑、素质练习[2]。
黄显良在《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一文中认为,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安排各年龄段学生活动内容和时间;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根据学校、学生的经济条件选择活动内容;活动内容在注意丰富的同时要求简单易学,适当促进学生运动兴趣;根据本地区的地理条自然条件来排大课间活动内容;通过学生兴趣项目来进行大课间活动组别的划分;把掌握体育运动基本技能和了解体育运动知识作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点;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要将智育,体育和德育完美结合;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尽量与正常的教育教学避开,防止时间冲突[3]。
看得出来,目前,各个学校在体育大课间的开展内容方面比较丰富,主要有各种球类活动、游戏、舞蹈、跑步,并且是根据不同季节和学校自身特色结合的活动。
(2)有关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中存在问题的相关研究
石宁生在《大课间活动的现状与对策》一文中指出了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观念不够新颖,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二是器材、场地的缺乏,学生的参与度低;三是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影响了学生运动兴趣;四是学生对于大课间活动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只是简单的应付,单纯的认为这是项任务[4]。
章立早在《关于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若干问题》一文中认为存在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场地规模较小,活动方式枯燥乏味,没有专门的管理安排;在活动的内容上不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设置,没有将学生的兴趣放入主体地位;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学校领导只是单纯将过去的课间操模式来代替现在的体育活动方式;班主任和其它老师在体育技能方面比较差,并且认知观念存在偏差,认为这单纯只是学生的活动[5]。
可见,目前体育大课间开展的主要问题有:场地和器材的缺乏,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其它教师的参与性低,在内容方面比较单一,无法使得学生的兴趣提高。 余杭区塘栖三中体育大课间开展模式与实施效果研究(3):http://www.chuibin.com/jiaoxue/lunwen_205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