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摘要苏轼是中国词坛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的词在题材与内容、表现方法、语言运用、风格特色等各个方面,都有新的突破,给词以新的生命力,造就了两宋词坛的辉煌.作为开一代词风的旗手和舵手,苏轼在词坛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辛稼轩词序》);宋词"至轼而又一变"(《四库全书总目纲要》).
苏轼的词大气磅礴,有大家风范,他冲破了"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提高了词的意境,使词具有丰富的生活内涵;他提倡"以诗为词"的创作理念,促进了词体的变革.词风清雄旷达,豪放劲健,个性鲜明,独具魅力.他以前无古人后无来生日祝福http://www.251com.cn 者的豪放词开拓了词史的崭新天地.苏轼所创立的豪放词派,引领豪放风格,成为后来辛弃疾等豪放词的典范和榜样.
关键词:苏轼;豪放词;以诗入词;影响;清雄旷达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诗、词、散文兼美的文学大家,单就词的一方面而言,他的贡献尤其杰出.本文旨在通过对苏轼重点词作的分析,并结合苏轼的身世和思想,来研究、赏析苏词的艺术特色,感受苏词带给我们的艺术震撼.
苏轼一生坎坷,因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主动到地方任职,由于"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保守派复起,又因反对司马光等尽废新法而再度外调,新党上台,仍遭贬逐,更远赴海南岛儋县.流离迁徙的仕途生涯对其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他的思想相当复杂,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他世界观的几个方面是既矛盾又统一的."杂"而不"乱"的思想、特立独行的身世,对于苏轼词的启迪和塑造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词的题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艺术创造的空间.他摧毁词为艳科的狭小樊篱,改变了词为"诗余"、诗高"词卑"的传统偏见,使词从花前月下,浅斟低唱之中,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扩展题材,大开眼界,大展手笔,诸事万物,凡可入诗者,皆可入词.正如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所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诸如咏史、游仙、悼亡、惜别、登临、宴赏等几乎无所不写,山河风貌,田园风光,参禅悟道,哲理探讨等无所不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苏轼词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北宋时代边疆动荡不安,苏轼通过写词畅怀忧虑之情,恢弘志士的胆气.如《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冬.当时辽和西夏经常侵扰边境,苏轼来到处于宋辽边地的密州,切望杀敌报国,于是写下了这首爱国壮词."他在这首词中所描绘的太守形象,显然是自我写照,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激情洋溢于字里行间,读后给人以雄风扑面、气冲霄汉之感"(刘维治《唐宋词研究》).
题为"密州出猎",所以全词紧紧围绕着"出猎"展开笔墨.上片写出猎的盛况.词人以 "老夫"自居,其实这时候苏轼才三十九岁,他 "少年"的豪壮与狂态不减,左牵黄犬,右擎苍鹰,千骑卷过平冈,到郊外"出猎".太守的身后则是大队人马簇拥.足见苏轼在当地政绩之佳,深得民心.场面描写十分生动,或写追捕猎物的鹰犬,或写出猎随从的打扮,或写围猎队伍的声势,气氛紧张而热烈,传达出主人公狂放快意的情怀.
下片写自己宏阔的胸襟、澎湃的激情、杀敌卫国的斗志.词人开怀畅饮,倾吐真情,以"鬓微霜,又何妨"否定了"老夫"之说,剩下来的只有"少年"的豪气.词人以汉文帝时的魏尚自比,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起用.他盼望朝廷能派冯唐这样的使臣持节密州,使自己重新得到重用,以便能为国效忠,届时可以"西北望,射天狼".以典入词,扩大了内容,增加了词的容量."苏轼善于用典,用典中之事融为己事,以典中之情化为己情"(关立勋《宋词精品》),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1] [2] [3] [4]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