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诗词创作动机

对于纳兰性德创作风格历来存有争议。他的老师徐乾学以为是“清新隽秀,自然超逸”。王国维说“那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况周颐说“其所为词纯任性灵,一尘不染”。这三种观点统称为“清新自然说”。另一种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王维换,他以为纳兰性德的“《饮水词》哀感顽艳”。而顾贞观、周之琦的评价合于二者之间①。目前,除了扬上述观点之外,还有的评论者以为纳兰性德的词风属“豪放派”。

  笔者是赞同“哀感顽艳”之说的。固然纳兰性德的词中有对山河风光的吟唱,其词的一部分边塞诗、词也不乏豪放心胸。但纵观纳兰性德的全部作品,不难发现,他的作品布满了哀愁和感伤。据统计,在他的341阂词中“愁”字用了90次,“泪”字用了63次,“恨”字用了39次,其余如“梦”、“断肠”、“伤心”、“惆怅”、“憔悴”、“凄凉”等词句充斥纳兰容德的词、诗作品中。②

  之所以说“哀感顽艳”是纳兰性德作品的主要风格和作品基调,这是由纳兰性德的创作动机决定的。罗月一说:“艺术就是感情。”我国古代文论家刘鳃曾云:“辞以情发。”纳兰性德自己也称:l(诗乃心声。”可见,所有的作家,特别是词人、诗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驱使下,在有言欲发、有感而生的心境下拿起笔,写下的心之曲。实践证实,这样写作的作家成就是较高的,而为了当作家而写作的人的作品不过是无病呻吟,写些应时之作,很快会被人们淡忘。

  那么,纳兰性德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之下,写下了“哀感顽艳”的作品呢?简言之,是在和现实激烈冲突中拿起了笔。

  首先,我们来看在社会上,纳兰性德的与现实的矛盾。 DNS提供WWW,MAIL,FTP等解析服务实验报告

  纳兰性德进宫后,很快得到了康熙天子的器重。在文的方面,他“谈经史原委及文休正变,老师宿儒有所不及”,在武的方面,他“可上马驰猎拓弓作霹雳声,无不中”③。正是由于纳兰性德文武双全,他伴随天子左右,“君日侍上所,所巡幸,无近远必从”。然而,这种令人十分羡慕、高人一等的侍卫生活,非但没有引起纳兰性德对仕途的爱好,反而使其慢慢变得消沉、失看起来,一种优郁的心理经常笼罩在他的心头。

  这是由于政治斗争的残酷性,震动了纳兰性德纯真的心灵,使其变得沉默了,借词、诗来抒发内心的闷郁。康熙帝继位之后,铲除了鳌拜团体,打击了满族地主的守旧势力,改变了以弹压为主的民族政策,逐渐稳定了清朝的统治局面。但是新的矛盾同时也不断地出现,特别是满族统治阶级上层的斗争更加尖锐了。在这方面,对纳兰性德影响较深的还是其父逐一当朝的71相明珠。明珠是依附索额图势力起家的。但明珠站稳脚跟后,与索额图相倾暇,最后将索额图排挤出朝庭。对于这些,做为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是耳闻目睹的。这对于一个从小就有远大志向、一心想做一番事业的纳兰性德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原来的抱负志向在统治者上层团体残酷的争斗眼前,似如梦境中的烟云一样消失了。在《拟古》诗中,作者叹咏道:“予笑但饮酒,日暮风沙恶。”这“日暮风沙恶”不是简单地写实,而在其外显露了纳兰性德本人对官场政治斗争的厌恶。是故,纳兰性德受到康熙的宠爱时,却发出了“冷冷彻底、谁是知音”的呼声。再一点,海西女真与建州女真的世仇,对于纳兰性德来说也有一定的影响。努尔哈赤在对叶赫酋长的处置上,是非常残忍的。纳兰性德对此是十分知晓的。作为天子的侍卫,纳兰性德曾有幸随康熙来到叶赫故都的遗址,面对断垒残壁,纳兰性德心中无穷感慨:“猴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动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诗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一(见《满庭芳》)”叶赫的后裔,总是希看叶赫部强大,这在情理之中。可叶赫早被努尔哈赤吞掉。世仇这是远的,近的是父亲明珠的所作所为,这远近相合,不能不动摇纳兰性德少年时所立之志。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