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情感管理 第2页

  员工的情感,是一种亟待开发的企业人力资源。一般而言,具有积极情感的员工,工作能认真负责,有主动性、有创见、有干劲,工作效率高。企业实施文化管理,必须高度重视感情投入,积极实施情感生活中的文化引导,注意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满腔热情地去培植“企业关心员工、员工关心企业”的感情,让企业处处充满着爱的情愫,使员工常常体会企业的温暖。企业独特的情感管理势必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铸就企业稳定的、先进的文化特色。

  三、实施情感管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如今,情感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情感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文化的品位与层次。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它的生长受到企业领导风格、成长历程、行业文化、行业政策、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必然存在品位和层次上的差异。实施情感管理,能够增进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能够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特别是能使领导者的先进理念迅速深入人心,得到员工的拥护支持和切实贯彻,从而提高企业文化的品位与层次。企业文化的品位与层次既与企业领导班子的精神境界有直接关系,也离不开广大员工的努力与付出,海尔集团的成功便是个极好的例子。张瑞敏以其强大的个人魄力建设与发展海尔文化,同时极具远见地对员工的工作给予不断的鼓励,使他们对工作经常保持着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加强了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感,最终促成了“真诚到永远”这一优秀企业理念的形成。

  (二)情感管理有利于企业文化力向生产力的转化

  著名学者杨振宁说:“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是中国超越发达国家的主战场”。企业文化不是片面地追求增加员工的劳动强度、延长员工的劳动时间,而是发掘员工的智力资源,提高劳动绩效,尊重人,关心人,成就人。情感管理是企业文化力向生产力转化的催化剂。企业的情感管理不仅能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也会使企业的产品质量、企业形象等得到更好的维护,从而增加企业知名度与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三)情感管理有利于企业文化的突破与创新

  企业文化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不代表一成不变,停滞不前,企业文化必须植根于群众,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必须培育创新文化,树立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文化体系,提升创新文化水平,这是企业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的前提和保证。情感管理鼓励员工挖掘自身潜力,勇于创新,突破自我,鼓励员工的自我实现,达到了企业与员工的双赢效果,对企业文化的创新与突破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公司已经允许员工拿出时间和精力去做对公司有益的创新工作,鼓励员工去探索,这极大激发了员工创新的热情,也必然会使企业文化建设在不断创新中走入新的更高的领域。

  四、企业文化建设中,对情感管理认识的几个误区。

  (一)过分夸大情感管理的作用,认为情感管理是无所不能的。

  我们倡导情感管理,目的在于创造一种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创建一种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情感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情感管理并不是企业管理的唯一模式,一个好的企业需要多种管理方式的综合运用,实施情感管理,并不是忽视组织性、纪律性,更不是摈弃制度管理,只有客观正确地认识情感管理的作用,企业文化乃至整个企业才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二)认为情感管理是“务虚”的,过分强调技巧。

  情感管理集中体现为尊重员工,关心员工,注重与员工的沟通交流,不但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及事业的发展,不但注重正式的、制度化的沟通,更要注重非正式的、坦诚的交流,情感管理不应该被领导者当作笼络人心的工具,更不应该过分强调情感管理技巧,虚情假意和功利性的情感管理在短时期内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最终只会使员工产生厌烦甚至逆反情绪,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三)认为情感管理成本低廉。

  情感管理能够激发人内在的动力,诱发人潜在的能力,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无疑可以大大降低管理成本,这是一种易行而有效的管理方式。但我们在认识和衡量情感管理时,却并不能简单地以成本的多少来计算它,例如有人认为情感管理就是领导者对员工的小恩小惠,还有人认为,情感管理就是在感情上关心员工,在精神上感召员工,这些看法都是对情感管理的误解与歪曲,只会使我们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淖,最终将情感管理简单化、模式化,是十分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1] 常丽萍,赵红,原磊.情感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6):172.

  [2] 文大稷.浅论企业文化的现代价值[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2.□

上一页  [1] [2]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