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学习法的优越性大致总结为以下5点:
i.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智力潜能;
ii. 建立自我激励体系,激发学习者学习动力;
iii. 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的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与动手技能;
iv. 培养学习者的责任感;
v. 发现学习的成果具有多方向性,更能帮助学生运用大脑的长时记忆。
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过于简化教学者的知识教授过程,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过于自信,忽略活动学习的效率问题。第二,发现学习法所需要的课时较多,对于具有规定学时的义务教育学段而言不经济,不适用于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
2.2 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又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1969年由美国精神病学教授Barrows所创的。最开始运用于医学教育的操作性学习,随后逐步跨学科运用,使用于大部分学科教学。与传统的基础教学法不同,PBL具有很强的目标指向性,将学习与任务或者问题相联系,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通过设计从基础的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可以充分发挥问题对学生思考过程的指导能力,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PBL教学法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学生为解决教师所提的问题,可以通过借助信息工具来查阅课外资料,并学会处理所阅览的信息,使碎片化的信息变成完合乎思考逻辑的知识链。教师不再只是课堂上唯一的知识来源,同时也是学生信息的咨询者、信息梳理时的知识构建促进者、指导科学探究技能的领航人。
PBL教学法可以使原本注重知识传授的课堂转变为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学习者可以在课堂上更加自主地、积极地发言。学习者不仅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汲取课堂上所有发言者的信息。其次,关于本节课知识点的问题可以尽可能多的当场暴露,学习者的思维不断刺激临界点,不断得发现本节知识点的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缩短学习的过程,对于知识点更多的运用长时记忆。再者,由于PBL教学法是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所以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文献整理的能力,归纳总结、反思评价的能力,逻辑思考、口头表达与小组合作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能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PBL教学法的运用也有许多的前提。比如对于教学者的能力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对本专业、本课程的内容熟练掌握,还具备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探究实验的设计能力、实验的探究技能、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能力。同时,教学者要充分熟悉班级中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对于每个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合理规划,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大纲,为进行PBL做好基本前提。另外,由于PBL教学具有发散性,学习时间具有长时性,所以教学者要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合理控制每堂课的教学时长,合理利用课前与课后的学生自主时间。这样的PBL教学才能卓有成效。若教师没有足够的能力,反而可能会产生反效果。
3 初中科学光学课程资源研究
3.1 浙江省初中科学教材光学知识点统计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光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3):http://www.chuibin.com/wuli/lunwen_205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