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物理论文 >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光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2)

时间:2025-07-31 22:18来源:100286
教育创新必然带来最实质性的创新行动。教学创新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 管理 创新和教学创新等等。教学创新则是贯彻教育创新的落脚点,也与学习

教育创新必然带来最实质性的创新行动。教学创新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教学创新等等。教学创新则是贯彻教育创新的落脚点,也与学习者关系最为紧密。所以,我们需要开发和创新教学者的教学方式,由关注知识点的教学转化为关注能力培养的教学,尤其是学生逻辑能力与自主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学者在设计教学时,融入更多的问题意识,从而产生新的思考与实践。教学者能不能善问设问,可以影响学习者的问题意识与自主思考能力。

在已颁布与实施的《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需要了解一定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同时需要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加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而科学探究则需要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过程有正确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维逻辑的合理性与创造性。

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光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在浙江省初中科学课程物理学的教学中,光学占据相当一部分内容。而在日常生活中,光学知识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例如:平面镜、眼镜、放大镜、相机、投影仪等。初中科学的光学部分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光线,无论是反射、折射规律,还是小孔成像,用高度抽象的光线会使问题的分析更简单。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从前概念中真实的光线到抽象几何光线,有一个认知过程改变的过程。传统的科学教材和教学方法,缺少对这一过程的构建,这就会导致学习者对于光学这一基础概念的不理解,甚至不能形成正确的光学几何概念。所以,教学者需要借助实验、几何画板、模拟、多媒体设备等多种手段,用问题链引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以真实的光束为背景进行抽象概括,能够提出光线概念并且熟练运用光学几何。

2 理论基础

2.1 发现学习法

发现学习法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至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所提出的“产婆术”教学法。即教学者通过与学习者之间的交谈,在问答的过程中,不断地揭示学习者谈话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从而逐步从表层的感性认知,上升到深层的理性认知、定义、概念。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方法与近代西方教育学家卢梭、斯宾塞等人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并广泛运用于美国的教学课堂。布鲁纳认为,对于概念、原理原则等的理解虽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则是对学习者思维发展的态度,即学习者根据自身的能力,创造新的情境,做出假设,合理推测假设,并运用自己的的思维能力与动手技能,借助工具解决新问题,总结与评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中的任务是:用符合逻辑规律的教学方式,将知识转化为思维发展过程,教师运用量化规划教学设计的模式,辅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所谓“发现”不仅仅局限于人类发现未知事物的行动,也包括大脑通过阅读处理信息数据,获取知识的一切行为模式。例如,给予学生一些固有形状的木板:如半圆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等,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拼凑成心形。通过动手,观测学生的思维过程与逻辑的严谨性。

发现学习法并没有将学习者所要学习的全部内容用定论的方式呈现出来,学习者必须在问题链与活动中进行独立发现,独立思考后自我内化。也就是说,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发现,例如迷宫地图中的哪条路线可以通向终点。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光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2):http://www.chuibin.com/wuli/lunwen_20589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