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清一统志》编纂时间跨度长达五十八年,成书不久乾隆即下诏重修一统志,是 为乾隆《大清一统志》,因此在对地域知识的层级传播进行横向比较的时候,将康熙《会稽 县志(王元臣修本)》与乾隆《绍兴府志》、雍正《浙江通志》、乾隆《大清一统志》中的内 容进行比较,来研究地方知识传播过程中的会出现的删减情况,从而抓取总志编写过程中关 注的最本质的地方特征这一方法,是可行且可信的。
这四部志书的编写时间集中在清代康雍乾三朝,成书时间相隔不久。同时代的编者在编 写志书时所关注的内容往往是相类似的,因此信息在县志、府志、通志、一统志的这四个层 级的志书中的记载最后所留存下来的内容,是编者认为有必要保留的部分。而这一部分内容 在传递过程中损耗的情况就比较具有代表性。
1. 县志条目在其他志书中的留存情况 要研究地方知识的传播,如果仅关注一统志中所记载的内容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需要通过县志、府志、通志、总志这一线索链,对一统志中总条目进行逆向的寻根。
在确定研究对象后,为了更加直观明了地进行比对,选择列表的方法可以比较明确地看 到,一统志中的内容分别对应的是通志、府志、总志的哪一部分内容。从一统志中的内容反 向向县志延伸,可以直观发现,一统志中的许多条目追溯在通志、府志、县志,只是大条目 下的一个子条目。
其中,在一统志中完全消失的部分最明显的就是在县志、府志、通志中都占据一个颇为 重要地位的职官志,其次,消失的还有选举志、武备志、灾祥志。而人物志下一些小的条例 例如方技等,消失的情况则更常见一些。
地域知识的层级传播以唐后地方志中绍兴形象的书写为例(3):http://www.chuibin.com/wenxue/lunwen_205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