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MM培养基 筛选培养基:葡萄糖20 g,L-天冬氨酸 2g,酵母提取物2g,蛋白胨2g,MgSO4·7H2O 0.5g,KH2PO4·0.46g,K2HPO4 1g,甘露醇109.3g,维生素B1 0.125mg/L,5-FOA400 ng/μl,尿苷0.1g/L在115 ℃下灭菌30 min后使用。固体培养基:将10g琼脂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再定容至1000 mL,115 ℃下灭菌30 min后使用。
1.1.2.4 PDA、PDB培养基 PDB:(液体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g,定容至1000 mL,在115 ℃下灭菌30 min后使用;PDA(固体培养基)将15g琼脂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再定容至1000 mL,115 ℃下灭菌30 min后使用。
1.1.3 主要试剂与溶液
1.1.3.1 主要试剂 75%乙醇、无水乙醇、酚-氯仿-异戊醇(25:24:1)、液氮、RNase、PCR Buffer、dNTPs、rTaq酶、异丙醇、脂质体、溶壁酶等
1.1.3.2 主要溶液 溶液Ⅰ:葡萄糖 50mmol/L、Tris-HCl(PH8.0) 25mmol/L、EDTA(PH8.0) 10 mmol/L;溶液Ⅱ:(现配现用) 2mol/L NaOH0.5 mL、10%SDS 0.5mL、ddH2O 4 mL;溶液Ⅲ:5mol/L 乙酸钾 60mL、冰醋酸 11.5mL、ddH2O 28.5mL
1.1.4 主要仪器设备
PCR仪、电泳仪、-80℃冰箱、水平恒压电泳仪、凝胶成像仪、28 ℃恒温培养箱、烘箱、分析天平、天平、摇床、超净工作台、移液枪、磁旋搅拌器、离心机、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水浴锅等。
1.2 方法
1.2.1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体系的构建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灵芝基因组编辑体系的构建。利用酶切酶连技术构建含有URA3基因同源臂以及EGFP的19-T质粒,使其与已有的Cas9质粒一起转化灵芝原生质体,若Cas9发挥作用,则含有同源臂的19-T-Simple质粒会与被切割的URA3基因发生同源重组,使EGFP基因插入到灵芝URA3基因中,使其长度改变,以便用PCR对转化子进行筛选。
利用已选取好的灵芝URA3基因的同源臂(R臂、L臂)质粒、EGFP质粒及其引物;首先用XbaⅠ和NdeⅠ双酶切R臂质粒和L臂质粒,得到切开一个缺口的L臂质粒和被切下的R臂片段;连接上一步的酶切产物,得到LB-RB质粒;用XbaⅠ和SacⅠ双酶切LB-RB质粒和EGFP质粒;LB-RB质粒LB与RB之间被切开缺口,EGFP片段被切下;连接上一步的酶切产物,得到LB-EGFP-RB质粒即19-T质粒。
1.2.1.1 Cas9质粒提取
1.2.1.1.1 质粒提取
(1)取100μL保种的菌液接种到6 ml LB+A+ 液体培养基,37 ℃ 过夜振荡培养(10-12h);(2)菌液分装到1.5 ml离心管中,12000 rpm 离心30s;(3)弃上清,加入100 μL溶液Ⅰ(冰冷),剧烈振荡混匀;(4)加入现配置的200 μL 溶液Ⅱ温和上下颠倒混匀,放置在冰上2min;(5)加入150 μL 溶液Ⅲ温和振荡10 s,-20℃放置10 min;(6)12000 rpm 4 ℃ 离心10 min,取上清至新离心管;(7)加等体积酚-氯仿-异戊醇(25:24:1)混匀, 12000 rpm 4 ℃ 离心3 min,吸弃下层;(7)12000 rpm 4 ℃ 离心5 min取上清至新离心管;(8)加入2倍上清体积的无水乙醇,振荡混匀,于-20℃中放置10 min。(9)12000 rpm 4 ℃ 离心5 min,弃上清;(10)加入200 μL 70 % 乙醇轻轻振荡漂洗, 12,000 rpm 4 ℃ 离心1 min,弃上清;(11)略离心,弃上清,晾干;(12)加30μL ddH2O溶解沉淀,室温静置5分钟;(13)并加入1μL RNase。
1.2.1.1.2 质粒PCR
取适量质粒进行PCR 反应。反应体系如下,总体积为25μL:
10×PCR buffer 2.5μL
dNTP 2μL
Primer-F 1μL 利用URA3基因进行灵芝Cas9基因组编辑体系的构建(3):http://www.chuibin.com/shengwu/lunwen_20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