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于提升参展商与观众的粘性。本质上来说,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对于参展 商和观众而言,选择品牌展其实是处于对品牌展的认同和信任,而品牌展展现的专业化的服 务与参展获取的高效益更是对于参展商和观众的一种承诺。现如今,国内展览业市场发展虽 然已经有些年头,但还处于初步的阶段,在行业规范、权威机构的设置方面都没有特别成熟。
品牌展览会相对于普通展览会表现出的专业性、优质服务体验带来的将是“品牌忠诚”,将 大大提升参展商和观众的客户粘性。
有助于展览会获有高回报的经济、社会效益。品牌化的策略探索对于展览会而言将有 利于强化与参展商、观众之间的关系。参展商与观众相对于展览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两个重 要角色。参展商是展览会的经济基础,品牌展览会对于参展商的吸引力远高于普通展览会, 因此,品牌策略探索究有利于展览会获得更好的参展商资源,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以及 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当下,消费升级成为重要的市场特点之一,而消费升级的表现之一就是消费者关注产品的重点由价格开始向产品质量、服务转变,品牌展览会带给参展商和观众的 是更专业的服务、更优质的参展体验以及更好的参展效益。因此,即使参展费用远高于其他 普通展会,参展商和观众也会十分乐于参与。所以展览会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展 览会本身将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你带给参展商、观众高回报的参展效益更是巨大的。 这就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和良性循环。
有助于提高国内展览会的国际竞争力。21 世纪,中国加入 WTO,展览业开始不断提高 对外开放的形式,此后,国际上的很多展览业强国,如德国、日本开始纷纷进入中国展览业 市场。相较于发展历史久远,已经非常成熟的国外展览企业,国内展览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会展人才也不断流失。因此对于展览业的品牌化策略研究有利于增加国内品牌展览会的数 量,有利于国内展览业人才的保留,从而不断提升国内展览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研法、专家咨询法等对展览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品牌化策略进行探索研究。首先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在本次研究的背景、 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上面都做出了相应的梳理总结,并且梳理了先前研究对于展览会品牌 化分析的各项指标。其次,通过阅读文献以及咨询行业专家对“互联网+”时代下展览会品牌 策略进行研究,整理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新增的展览会品牌化分析的指标,并将两个品牌 化分析指标表整合到了一起,作为本文用来分析“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展览会品牌化程 度分析的总指标。最后,在确定展览会品牌分析指标之后,针对已经是具备品牌效应的第 18 届杭州西博车展以及尚未具备品牌效应的嘉兴第 6 届香樟树车展分别进行实证研究,通 过对比分析“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展览会的品牌化发展策略。此外,本文在撰写过程中 由于是文献+实地调研,针对展览会的品牌化策略探索制定了调研问卷,通过现场参展商、 观众的问卷反馈整理再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得出总结并提出建议,使得本文更具有实际参考价 值。图 1-3 为本文的技术路线图表
图 1-3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会展与展览会 到目前为止,关于“会展”一词的概念定义其实还处于一种“非确定”的模糊状态,从学术研究上来说,“会展”作为一门学科仅有十多年的研究历史。国外到目前还有没有一 个统一的会展对应单词,欧洲地区学者常常以“CE”(convention 和 exhibition)来指代会 展,而我们常常听到的另一个词“MICE”(meeting incentive convention exhibition)则是以 美国为代表的地区学者经常用来指代会展的词。国内学者关于会展的定义研究主要是在从广 义和狭义层面展开讨论研究。从广义上来说,“会展”一词是会议、展览、节事活动等各类 产业/行业相关展览的统称,基本形式如会议、展览会、体育赛事、集中性商品交易会、博 览会等等。从狭义上来说,“会展”仅指的是会议和展览会。最为典型的会展活动是举世闻 名的世界博览会。展览会在我国的定义是“在特定是地点和期限内,有组织地陈列展示艺术 品、工业制品或科学成果,达到信息、商品、服务交流的目的的社会活动” 互联网+时代下展览会品牌化策略探索(3):http://www.chuibin.com/jingji/lunwen_206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