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试过程中让被试对消极积极词和我词他词进行联合分类,并进行按键反应记录其反 应时间,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将更容易关联的属性词和概念词分为一类(相容任务),也就 是说把概念词和相对更容易联想到的属性词分为一类,这样的话被试会更倾向于自动化加 工,反应时相对会比较短;二是将不太容易关联到的属性词和概念词分为一类(不相容任务), 也就是说把概念词和不太容易联想到的属性词分为一类,这样的话被试在反应的时候会有一 个有意识思考的过程,反应时也就会相对比较长(仇光霞,2008)。
该测验采用 E-prime2.0 编制实验程序进行测试,目标词均采自蔡华俭(2002)的研究, 目标词可以分为两类类,第一类属性词,属性词中包括积极词、消极词,第二类概念词,包 括我词、他词。测验过程如下表:
表 1 内隐自尊 IAT 的测验过程
顺序 任务 按“f”键反应 按“j”键反应
1 属性词 积极词 消极词
2 概念词 我词 他词
3 联合辨别 积极词+我词 消极词+他词
4 联合辨别 积极词+我词 消极词+非我
5 概念词再辨别 他词 我词
6 相反联合辨别 积极词+他词 消极词+我词
7 相反联合辨别 积极词+他词 消极词+我词
2.2.3 自我肯定量表(GHO-SA)
该量表采用李虹等修订的“GHO-20 量表”中的自我肯定量表(GHO-SA),包括九个 题目,分数决定自我肯定水平高低,分数越高,自我肯定水平越高,其内部一致性系数 α=0.66(李虹, 梅锦荣,2002)。
2.3 数据分析
采用 spss17.0 对实验进行了数据分析。
关于 IAT 数据的处理方式,本研究采用 Greenwald 等人(1998)的数据处理方式,先去 除掉练习的测试数据,对正式测验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把反应时高于 3000 毫秒的按做 3000毫秒计算,再将反应时低于 300 毫秒的按照 300 毫秒计算,最后取相容任务的反应时与不相 容任务的反应时之差,除以所有反应时的标准差,得到内隐自尊的指标分数。
3 研究结果
3.1 自我肯定、内隐自尊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单双亲差异检验 为了检验自我肯定、内隐自尊以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否存在单亲家庭和双亲家庭的差异,以单亲家庭、双亲家庭为自变量,分别以自我肯定、内隐自尊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 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肯定与内隐自尊的关系双亲家庭与单亲家庭的比较视角(4):http://www.chuibin.com/jiaoxue/lunwen_2062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