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肯定与内隐自尊的关系双亲家庭与单亲家庭的比较视角(3)

时间:2025-11-18 22:09来源:100820
1.2 内隐自尊和自我肯定概述 W.James 在 1892 年提出自尊是个体取得成就和自身抱负的比值,自尊不仅是受事业成 就、社会地位影响的,同时也是受自身期望

1.2 内隐自尊和自我肯定概述

W.James 在 1892 年提出自尊是个体取得成就和自身抱负的比值,自尊不仅是受事业成 就、社会地位影响的,同时也是受自身期望影响的(朱智贤,1989)。后来也有学者提出自 尊是人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自己认为的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的一种评价自己的、带 有情感色彩的自我概念(朱智贤,1989)。也有学者提出自尊包括了:“别人眼中的自己” “自己眼中自己的能力”“自己眼中自己的特点和力量”这三个方面,他认为个体对自己价 值的评价就是自尊,对自己的评价低的就是低自尊的人,对自己的评价比较高的就是高自尊 的人(Rosenberg,1965)。

自 1995 年格林沃德(Greenwald,1995)提出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学者们对于自尊的研 究也从外显的、有意识的层面深入到了内隐的、无意识的层面。外显的自尊是靠逻辑和理性 来维持的,是受意识控制的,但内隐自尊却是由于长期的环境影响形成的自动化无意识的对 自己的看法、评价。自尊这个系统,便由这两种自尊共同维持着。

内隐自尊是指个体对自身和外界事物进行评判时,无法通过意识控制和识别的一种评价 倾向和态度(Greenwald&Banaji,1995)。内隐自尊的自我评价是不同于外显自尊的自我评 价的,内隐自尊是无法被意识到的,是通过环境的长期影响形成的。而父母教养方式则是一 个孩子成长中经历最长久、也是影响最深刻的一种影响,因而父母的教养方式会通过这种长 期的熏陶塑造出孩子内心深处的自尊状态,也就是内隐自尊的水平。

自我肯定水平是指李虹等在修订一般心理健康量表(GHO-30)时提炼出来的与大学生 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一种影响因子(李虹, 梅锦荣,2002)。有研究表明自信对自我肯定是 由预测效应的,自信中的自我肯定虽然与自我肯定(GHO-SA)的内涵不一,但是这个结果也 表明了自我肯定对心理健康、对自信是有很重要的影响的,而自信与自尊是相互依存的,自信的人更容易有较高的自尊。因此,自尊中的内隐自尊也可能与自我肯定存在一定关系。而 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之间因为家庭结构和矛盾冲突程度的差异,在教养方式、内隐自尊和自 我肯定这三个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会探析在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的比较视角之下,内隐自尊、自我肯定、父 母教养这三个变量的之间差异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杭州市本科生 45 名,经过筛查得到有效被试 25 名,其中双亲家庭 19 名(男性被试)、单亲家庭 6 名,两组被试在年龄上没有显著差异。所有被试均没有物质滥用历史, 没有任何精神疾病。

2.2 研究材料

2.2.1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C-EMBU)

该问卷是由国内学者岳冬梅等(2010)修订瑞士学者(Perris,Jacobsson,Lindstgm, etal,1980)编制的家庭教养方式问卷 EMBU 后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中文版简化版,该问卷 总共 42 个项目,其中父亲项目、母亲项目分别 21 个,采用了 4 点评分法,1 表示“从不”,

4 表示“总是”,测量了父母教养方式的 3 个维度:“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 在本研究中其内部一致性系数 α=0.617。

2.2.2  内隐自尊测验(IAT)

内隐联想测验(IAT),该测验是一种以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反应时之差的转化值为 指标的测验,其通这种相容与不相容的分类任务来测验两种概念之间的距离,进而对内隐自 尊进行测量(耿晓伟, 张峰, 郑全全,2009)。这个测验的基本过程中会呈现四种刺激词, 包括概念词(concept words)和属性词(attributive words)。其中概念词,包括“我”类词 和“他”类词;属性词包括消极词(unpleasant words)和积极(pleasant words)。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肯定与内隐自尊的关系双亲家庭与单亲家庭的比较视角(3):http://www.chuibin.com/jiaoxue/lunwen_20629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