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对中日两国产生的影响

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对中日两国产生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清朝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对它们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并论述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影响;借鉴意义
 
    最近,中国GDP有望超过日本跻身全球第二,国人信心大增,面对日本,我们也有了更多骄傲的理由。的确,170多年前,中国一直是日本学习的对象,我们先进的文化令他们着迷,然而,当1840年英国用鸦片与大炮敲开清朝的大门,中国再也不是日本学习的榜样。中国花了100多年才将帝国主义赶跑并开始真正的工业化进程,而日本在1868年就走上了工业化道路,“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树立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主义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现在,我们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与日本还有一定的距离,针对这一情况,我对日本明治维新与我国戊戌变法进行了影响上的比较,希望从中找寻一些有益于我们当前发展的启示。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分析及其产生的影响
通过观看《大国崛起》日本篇以及查阅维基百科上有关明治维新的资料,可以了解到,在日本经历了600年的幕府统治后,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体制迫切需要改变的背景下,1853年的黑船事件直接导致了日本选择开国,明治维新应运而生。这场改革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天皇的中心地位得到确立
明治维新以巩固统治为根本目的。1868年,在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中说:“求知识于世界,大拯皇基。”在倒幕派的帮助下重掌皇权的睦仁天皇在内忧外患之际,必须找到巩固自己皇权的办法。1868年6月,明治政府“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自由民权运动之后,在本意是为了保护民权的宪法上也写上了确立天皇的绝对权利的条款。
2.实现脱亚入欧,求学精神得到发扬
1854年,在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马修佩里敲开日本大门后一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神奈川条约”,日本成为西方列强的廉价劳动供应地和倾销市场,“仅仅一年,日本黄金外流100万两”。只有改变,才能让日本重新站立起来。
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近100人的岩仓使节团去西方国家访问学习,这个政府代表团有49名高官,占当时日本总官员数量的一半,可见明治政府对出访学习的重视,这些人访问了12个国家,其中大久保利通回国后,对日本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日本文明史学家加藤周一说:“穆斯林国家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和中国都有一个特点,对引进外国技术很抵触,明治维新时,日本帝国国立大学的许多学科和诸多领域在短时间内全部都实行了西化。”司法制度发面,日本也仿照德国等国家,订立了刑法等法律。
3.实现了本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即洋葱头文化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向强者学习是他们一贯的做法,但是大久保利通的过火的全盘西化和简单拿来主义引发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突,最后在伊藤博文掌权时期,日本以传统运动相扑的合法化为起点,开始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发扬传统文明。
4.工商业得到大力发展,迅速进入工业化;国家富强起来,逐渐摆脱了资本列强的控制
大久保利通设计了“殖产兴业”计划,当时明治政府财政的五分之一都投入进兴办企业中。缫丝厂是日本发展的第一个工业之一,使用法国设备和技师,但当时日本民众都不敢使用缫丝机器,最后明治政府鼓励政府高官女儿进厂当女工,是缫丝最后得到认可。另外,日本政府兴修铁路电车,不久日本变成了一个灯火通明的国度。同时,明治政府统一货币,建立中央银行,发展金融业,改革土地制度,这也正是日本成为现在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的源头之一。当时的日本财政部的一名官员,后来弃官从商的涩泽荣一在1867年去欧洲参观巴黎外国博览会时,比利时国王对他说,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工业,尤其是钢铁工业,欢迎日本到比利时购买钢铁材料。一国国王在会见外国人时,不忘推销本国的产品,这给涩泽荣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展工商业,更多地要靠民间私营企业的支撑和推动,但它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扶持。
5.近代义务教育建立起来,西方的宗教等思想被放开接受,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
明治维新后,日本总计有8所公立大学,245所中学,53760所小学,并且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这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现在日本没有一个文盲完全得益于其高度重视教育。同时,政府开始允许西方一些宗教的存在,提倡学习西方文化习俗等等。
以上所述及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在向西方强国学习过程中对日本产生的积极影响,应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变革;但是在这过程中,不免产生官商勾结等不公平现象,尽管后来伊藤博文采取一系列措施并颁布《帝国宪法》缓解了这些社会矛盾,但是这部宪法中确立天皇有绝对军权,并宣扬人们对天皇的绝对忠诚,成为了日本文化中的某些糟粕——军国主义滋生的温床,日本开始向西方国家靠近,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爆发的,这是戊戌变法发生的原因之一。
二.中国戊戌变法的内容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维新运动的学习,对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内容进行了分析,这场发生在日本明治维新三十年后,却只持续了三十天的改良,最终以失败告终,兴叹之余,它对中国的历史进程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冲击了封建制度
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政治上,裁撤冗官,裁减闲散机构,取消旗人享受国家供养的权利,提倡廉政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旧势力和守旧派,为政府注入了一丝清气。
2.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得到传播
从公车上书到最后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我们都能看到维新派和一些爱国人士的智慧和勇敢,如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确实为改良提出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想法,比如谭嗣同,为救亡图存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强烈地震撼着当时其他一些人的神经,为之后辛亥革命买下伏笔。
3.新式学堂建立起来,推动近代教育发展
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开端。
三.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对比
在仔细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感觉很难从那些史实中找出戊戌变法的影响,因为那些看似美梦般的措施“大多未能付诸实施”。为什么呢?对比日本明治维新,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1.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且没有完全采纳维新派的主张
明治维新中,由于倒幕派的帮助,幕府被推翻,天皇重新掌权,拥有了实权的天皇,他的诏令谁又敢不听呢?光绪帝不仅没有实权,且在他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也有想要改变政治制度,并未采纳开国会的政治主张。
2.维新派没有武装力量,幻想通过和平的改良拯救现状
明治维新中,倒幕派是经过与幕府派军队交战才得到了实权,而维新派只是一群知识分子的集合,说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但是没有军队的他们,如何帮光绪帝重夺大权?
3.维新派没有发动群众,却寄希望于帝国主义列强
明治维新中,虽然日本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文化技术,但是领导国家变革的仍然是日本政府。而维新派却希望与英日结成同盟,甚至想请伊藤博文担任变法的顾问,这无疑是自己往火坑里跳。维新派不仅没发动群众,甚至认为人民会阻碍变法的进行,这或许是教育得不到普及的原因之一。
4.想要发展经济,农业,却不推翻封建经济耐以生存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日本在变革中,改变了土地制度,废除了原有的土地政策。
四.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戊戌变法只是辛亥革命的序幕时,明治维新却带领日本迈向了新的时代。不再纠结于过去,所有启示会在一起只有一个,那就是直面自身的问题,向强者学习。
曾有西方大国领导者说过,如果他们能有日本民族的求学精神,那将会有更大的发展。GDP每年以超过百分之六的速度增长的中国,人民收入差距却很大和国民素质等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怎样解决,往外看,也许能找到答案。低头看着自己的路前行,骄傲绝对走不远。
参考文献:
《大国崛起》第七集 百年维新
维基百科—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50-56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