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视偏差有几个可能的解释。早期的后视偏差报告谈到了一种动机的解释,这个解释 是基于世界是可预测并且友好的,在这样的世界中,每一种果都对应着因。但大量的证据指 向了另一种认知的解释。一个突出的认知观点认为,人们会自动吸收同化结果的信息与已有 信息整合,然后重建之前的证据,来使之与结果信息更加一致。这个过程被叫做“匍匐决定 论”,来表示结果信息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匍匐”进个体关于此事件的心理表征中。因此个体才会对结果和事件之间的关系有如此强的因果感知,但如果他们没有得到结果信息就不 会如此。
后视偏差的稳健性表明,结果信息同样也可能影响建议采纳(决策形式的一种)中的责 任感知。但后视偏差研究大部分都是测量单个个体决策的情境,建议采纳情境中有两方共同 决策——建议者决定提何种行为的建议,决策者选择是否听从建议。关于结果信息是否、以 及怎样影响建议者和决策者之间的责任分配感知,目前尚不明确。
1.2 问题提出
人们会在决策时寻求建议来提高他们决策的质量,以此来提升他们成功的可能。除开这 些功能性的考虑因素,个体从别人那里寻求建议也可能是为了分摊责任。我们已经知道,之 前的研究并没有测量接受建议对责任感知的影响,以及结果对这一感知是否有影响、有怎样 的影响。
建议采纳通常被操纵为在一个决策中接受一个专家(建议者)的建议。与合作情境类似, 建议者与求助者均对决策作出贡献——建议者建议一种行为,求助者决定是否听从这一建 议。因为建议者与求助者都分摊决策的责任,所以最终双方也都需对结果负责。以通常观点 来看,结果的性质——成功或失败——不应对责任分配有影响。
但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建议采纳中,结果会对责任感知有影响。研究者认为,结果信息, 尤其是积极的结果信息,可以通过改变对结果可预见性的感知来改变求助者和建议者的对责 任的感知,并且求助者与建议者都感受到结果是在建议者的控制范围内的。
在缺乏结果信息时,建议采纳中的责任分配反映的就是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大多 数情况下,求助者会认为结果是不确定的,建议者不对结果有完全的掌控,所以即便是建议 者的意愿非常好,他提供的建议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效果。
结果信息可以改变这些感知。与后视偏差一样,结果信息如果是积极的并且与建议者的 建议一致,将对求助者产生积极后果,并且可以让建议者看起来更加可预见、更有掌控力, 这就会让求助者给建议者分配更多责任。与前人研究一致,研究者期待后视偏差会在消极结 果条件下被削弱,也就是在消极结果情境中,求助者会感知到建议者对结果有更少的掌控, 因此需要承担更少的责任。
他人服务还是自我服务建议采纳中的归因偏差研究(4):http://www.chuibin.com/yixue/lunwen_206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