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民国教材《开明国语》的不断升温,一些研究者先后从儿童本位的视角来思考关于教材选文的问题,提出建设儿童文学化的小学语文教材,以期选文能更加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总的来说,近年来的总体研究趋势是强调选文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发挥选文的教育功能。”
而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就是我们的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于2016年秋正式投入使用,因此,本文以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二册为例,立足儿童本位理论来关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以及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目前关于部编本教材的研究非常有限,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的《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七个创新点》一文为我们进行系统性地梳理,他向我们介绍了“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编写的背景、“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总体特色以及“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七个创新点。通过温儒敏教授的总结,我们大致可以把握“部编本”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以及它与其他版本包括原来人教版的不同。同时还从七个方面了解“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新”在何处:“①选文强调四个标准;②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③重视语文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④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⑤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⑥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⑦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除此之外,许多一线教师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新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的创新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由于目前部编本教材投入使用不久,大部分的教师将目光聚集在识字教学和拼音教育上。
对于识字教学,娄屹兰老师的《迈好语文学习第一步——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归类识字(一)的编排特色与教学策略》一文主要从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归类识字”和“提前识字”的编排特色和教育策略进行论述;而李德强、张继红老师的《多板块全程识字,夯实母语学习根基——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谈》则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部编本教材多板块识字的特点入手来进行讨论。除此之外,还有李春花老师的《浅谈对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生字安排的点滴体会》、王芳老师的《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一年级<识字课>教学谈》等文章中都通过一年级新教材的试教结合新教材的特点谈了自己一些体会。
而在拼音教学方面,胡小丽老师的《情境图:为拼音教学增趣添色》和《适变而变,开启拼音学习的新旅程——<汉语拼音>的编写特点及教学策略》以及吴蔚老师的《有效利用情境图,助力拼音教学》都提到了情境图对拼音教学的帮助。同时,胡小丽还通过部编本教材在拼音板块的变化,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拼音教学的教学策略,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除此之外,在口语交际方面,乔能俊老师在《口语交际编写的新突破——有感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设计》中指出口语交际编写的新突破——称谓的变化:“由遮遮掩掩到旗帜鲜明,合理吸纳学界研究成果:考虑交际的语境、目的对行为的影响,课程内容教材化:有明确、稳定的学习指向。” 而廖芳在《强化交际互动,细化目标落实——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编排亮点与教学建议》一文中通过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要求谈了自己对新教材部编本的一些看法,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①增强目标意识,把握训练重点;②拓宽交际场所,打破教室局限;③利用学科整合,丰富训练途径;④通过社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⑤捕捉生活情境,抓住交流机会。” 廖老师通过一些具体的上课实例来阐述她的观点,相信会给其它老师带来很多的启示。而张玲霞老师在《有情有境,方能有滋有味——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情境朗读》一文中通过情境来指导朗读也是别出心裁。而彭忍冬老师在《用好教材新栏目,开创阅读新天地——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和大人一起读”》一文中联系部编本新教材中的新开设的板块“和大人一起读”来谈阅读教学,更是开创了阅读的新天地。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国内外研究现状(2):http://www.chuibin.com/yanjiu/lunwen_205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