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3.2杭州市科学学科中考试题命题错误倾向分析 14
4.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引言
1.1初中科学课程的分析
自1991年开始,在初高中浙江省的部分地区开始普及综合理科学科也就是自然科学课程,并于1993年在全省开设该门学科课程。从课程的组成结构上来看,自然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打破了普通的学科课程限定的知识框架,由两门以上学科知识构建而成,更便于知识的全面化,有利于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强化了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联系,使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及能力。依据2011年版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得知课程性质、课程传播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所需达成目标、课程各方面内容等信息。
首先在课程性质上,科学课程在初中阶段的宗旨是为了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一门学科,它是以小学科学课程为基础,指引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索了解人类大自然的奥秘,增加对自然科学的了解。也是展现科学实质的科目,科学的本质重点在科学知识的探索,科学常识与技巧,科学严谨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技巧技术、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的关系四个方面。初中科学课程是囊括很多课目的学科,它的综合性体现在:第一,自然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普通原理是统一的,指引同学了解自然界的内在统一性。第二,将所有课程内容囊括为“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知识、技巧技术、人类社会、自然环境”这五个部分,也整合了每个部分的内容,帮助中学生以俯视的角度来了解学习自然和科学,优秀的结构认知被构建。第三,总体上安排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的计划,使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方法的锻炼。第四,面对许多当代综合性的重大课题,指引学生关注和分析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实际的问题。
再看课程传播理念,本学科以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发展,指引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本质的科学,体现科学中不断探究的精神,并展现与时俱进的科学成果为最基本理念。科学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课程的性质和传播理念,展现科学课程“整合”和“探究”两个基本特点。
最后课程所需达成目标,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每个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然后使学生拥有足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面对各种自然现象,拥有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正确价值观。其次使学生了解或者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面对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能够合理解释,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科学探究过程,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增加创新理念和实践动手能力。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逐步形成用科学的正确的知识、做法和行为去看待和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具有的紧密的联系,深化对科学的了解,关注科技手段的发展,关注自然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及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科学的价值观。
1.2中学生学习心理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个体(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还在中学阶段的学生身处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不再拘泥于固有的形式主义。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可以认识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主动进行假设-演绎推理,也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其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这些基本特征都给教学活动及试题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杭州市科学中考试题研究(2):http://www.chuibin.com/wuli/lunwen_206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