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致谢 14
附录 15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科学素养培养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好处,更是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影响。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也是改变学生认知观,培养一种求知的态度与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进步。当代中学生科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影响到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实力。
尽管2016年我国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已达93.4%,但是在基础教育的教学效果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上仍落后于发达国家。科学素养的培养在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已经有明显体现,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是对全国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其目标分为四个方面: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每一个方面都与科学素养的培养息息相关,也正对应于科学素养三个层次。物理学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一环,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其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上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初中物理教学,尤其是物理实验的教学。
1.2 研究目的
(1)尝试联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之间的正向关系,为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提出有效的参考。
(2)采用物理实验的实际教学案例,总结归纳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改善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影响,尝试获取比较合理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改进方案,提升教学效果。
(3)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学习过程的特点,综合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对于科学素养的培养效果进行客观考量,从更多的角度寻找培养科学素质的途径。
1.3 研究内容
在理论方面:首先对科学素养的发展历程与内涵要素进行介绍,再探讨物理实验教学与科学素养的相关联系,提出如何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多方面融入到物理实验教学之中去。与此同时,分析中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学习特征,并且紧抓初中科学的课程标准中对于科学素养的有关培养要求,研究如何参考更多的反馈信息来改进物理实验教学,进而启发与推动学生的科学素养,并通过结合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来论证更佳的教学途径。
在实践方面:首先参照初中生科学素养标准以及相关测试(结合PISA测试)设计相关的问卷调查。收回统计后分析学生科学素养的具体状况。在进行具体分析的过程中结合科学素养的三个部分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以上调查的反馈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设计,结合教师经验进行实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改进。在课后进行课程质量的反馈,总结反思,提炼出可以具体实施的有效物理实验改进方案。
2 科学素养的发展与要素
2.1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发展
科学素养最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化学家、教育学家南特提出。1958年美国教育家赫德提出“理解科学在社会的应用”,指出科学在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中的作用。但他的观点与主流教育改革方向有偏差,并没有产生大的影响。六十年代美国教育家佩拉与搭档第一次将科学素养的概念进行囊括并通过大量文章的整理统计,将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对于科学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使理论有了一个基础框架。整个理论包含六个方面:(1)科学和社会的相互关系;(2)科学家工作的伦理原则;(3)科学本质;(4)基本科学概念;(5)科学和技术差异;(6)科学与人类的关系。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2):http://www.chuibin.com/wuli/lunwen_205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