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主题的对话
在《十日谈》中,十个青年男女每天说的故事都有特定的主题,有充满了对教会的批判,有的歌颂了爱情,有的提倡尊重女性。同一主题下,不同的故事展开对话,各个青年通过说故事这个方式来进行交流,他们说的故事中的人物也在进行着对话。
在对教会的批判方面,第一天故事一就表达了反对教会的愚昧主义,主人公切帕雷洛先生是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但他在临死之前编造了一篇伪忏悔,“齐亚帕雷脱这一辈子从没忏悔过,却回答道:神父,我向来每星期忏悔一次,有时还不止一次呢。” ,胡吹一通,神父被他骗得深信不疑,以至于他死后还得到了圣徒的称号名为圣齐亚帕雷托,为万人所敬仰,故事听起来讽刺意味十足,把教会的愚昧展现德淋漓尽致。第一天故事二揭露了教会、贵族的腐败和黑暗,巴黎一个善良的富商詹诺拓劝告他的好朋友犹太人亚伯拉罕不要信奉犹太教,改信天主教,亚伯拉罕亲自去了罗马教廷,发现教会内部一片腐败,灵魂十分丑恶,他说“但是天主教会这样腐败却依旧发扬光大,我觉得天主教肯定因为有神灵做支柱才没有倒塌 ,” 所以他就果断地放弃了犹太教,皈依了天主教,永远行善,从此以后过着高尚虔诚的生活。第一天故事三提倡宗教平等,萨拉丁为了得到钱,给犹太人梅基塞德下套,叫他回答犹太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哪个教最好,梅基赛德讲了一个三只戒指的故事巧妙地回答了萨拉丁的问题,他说“我只能说,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信仰才算正宗 这个问题就像戒指问题一样至今仍是个谜。” 第六天故事十揭露了教士的恶行劣迹,希波拉教士向见识少的乡下男女承诺,给他们看加百列天使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但最后发现被人掉了包,盒子里面只有木炭,教士没有慌张,随机应变,立即改口说木炭是圣人·罗伦佐被烧死的遗物,“愚蠢的人们蜂拥而上,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木炭”。
这些故事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之间形成补充,如第一天故事二我们通过犹太人亚伯拉罕的眼观察到“从教士、主教直到教皇,个个都淫乱好色,丝毫没有羞耻之心,这班人全部都是贪图口腹之欲的酒囊饭袋,花天酒地,贪图美色 爱财如命 ,” 在这个故事中,并没有向读者呈现一个具体的这样教会的人物,但是,在其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找到他们,如第一天故事四中犯了戒律的修士,他抑制不了内心的情欲,忘乎所以时被院长发现,他为了脱身,给自己想了一条妙计,果然淫乱好色的院长中了计,这两个人物都贪图美色,向读者塑造了比较典型的教士的形象。再如第八天故事二中的教士,他诱奸了一位少妇,少妇问他借的五个金币教士也没有作数借给她,行为可耻,少妇却无可奈何,“教士最终没有给她五个金币,只不过替她的小鼓绷上了一张新羊皮,挂上了一个新铃铛,她也只好满意了” 。这样的人物在其他故事中还有很多,他们之间相互补充,向我们展现出了教会的黑暗、腐败、愚昧和丑陋。
《十日谈》的对话和狂欢艺术(3):http://www.chuibin.com/wenxue/lunwen_20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