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文士的“桃源梦”与江湖的“桃园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共同体情怀(3)

时间:2025-07-02 22:24来源:100141
不仅如此,桃源之说更是以其独特的风采进入了唐宋文人的审美视野之中,并在唐 宋文人的笔墨中衍化出多重文化内涵。随着唐人受道学影响的不断加深

不仅如此,“桃源”之说更是以其独特的风采进入了唐宋文人的审美视野之中,并在唐 宋文人的笔墨中衍化出多重文化内涵。随着唐人受道学影响的不断加深,他们对仙人的憧憬 与向往也被融入到文学作品之中,如王维的《桃源行》:“春来偏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 寻。”②刘禹锡在《桃源行》中写道:“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仙家一去寻无踪,至今水流山重重。”①从这样的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唐人将桃源看成了一个超尘 绝俗的神仙境界。到了宋代,文人的理性思维得到巨大的发展,于是“桃源”又从虚无缥缈 的神仙境界落入到凡尘中来。王安石的《桃源行》以一个政治家的视角,着眼于历史的兴亡, 既表达了对乱世的不满,又道出了对“虽有父子无君臣”②的淳朴平等社会的向往,反映出 作者致君尧舜的理想。苏轼所作的《和桃花源诗序》则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世传桃源事, 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③更加辩证地对桃源传说的神仙色彩进行反驳。汪 藻所写的《桃源行》当中也有“那知平地有青云,只属平常避世人。”④的佳句。

元代赵孟頫的《题桃源图》、王恽的《题桃源图后》;明代仇英《桃花源图卷》、《桃 源仙境图》;清代八大山人书《桃花源记》、查士标《桃花源图卷》等都体现了文人墨客对 “桃源”传说的关注。到了现代,“桃源”之说仍然在散发着光彩,台湾作家张晓风的诗体 剧《武陵人》、赖声川的话剧《暗恋桃花源》、获 2006 年中国动画“美猴奖”得最佳短片《桃花源记》都是很好的展现。 应该说,桃源故事在文学创作方面的不断运用,对桃源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都是桃源梦在中国文人心中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具体表现。

(二)文士“桃源梦”的内涵 为何“桃源”之说能有如此悠久而又鲜活的生命力呢?“桃源”传说不仅引起了众多学者对其源头《桃花源记》的研究,更是不断将其融入进当代的文化中,赋予其更加丰富的文 化内涵,这确是“桃源”之说能永葆鲜活的秘诀,但究其根本,“桃源”传说之所以能一直 富有生命力更在于古今文士对其本质意义的认同。

文士的“桃源梦”与江湖的“桃园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共同体情怀(3):http://www.chuibin.com/wenxue/lunwen_20579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