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首先提出意象这个概念的是Boudling(1956),从心理学方面出发,他认为意象对人决定有着重要作用,之后又有大多学者也从心理角度出发,有人认为意象是人们在体验后所产生主观性的反应(WIitt,Moutinho,1989),是人脑对讯息处理后所产生的一种内在评价(Assael,1984)。还有学者认为意象是一个人对地方的信仰和意见的综合(Crompton,1979),是利益的心理表现(Santos Arrebola,1994)。
2.2文化意象的概念和相关研究
文化意象就是意象和文化结合物,是文化的特殊状态,是各个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凝聚着的一种文化符号。候维瑞(1998)将文化意象分为物象和寓意两部分,物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物体,寓意则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文化意象是注重形神都具备的意象(庄志民,2008),将意象率先放在旅游里的是Reynolds(1965),他提出人们心理构建是以外界信息中的意象为基础发展的,其中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意象就是。之后有学者根据心理学角度研究旅游目的地意象形成过程(Martin,Bosque,2008)。国内学者大多都是研究旅游目的地意象,其中熊凯、文涛是最早研究的,之后庄志民(2007)和白凯(2009)开始研究起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定义。彭华(1993)提出旅游目的地意象是游客对旅游资源的认可。之后贾跃千(2009)进行旅游意象的实际操作的研究。虽然有很多研究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学者和文献,但是这些学者却没有能够从文化意象的角度去深度研究旅游体验。有学者认为文化意象是强调文化的作用,他认为是在文化的影响下而形成的意象(戴湘毅,2008)。但是他并没有将文化意象去深入研究。在之前学者研究文化意象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文化意象就是以本土文化特质中最能够显示自身特性和最具视觉冲击力还有心理召唤性潜能的元素的一种组合(张建忠,孙根年,2012)。塑造鲜明生动的民宿文化意象,才能够博得游客的眼球,才能有视觉的冲击力;民宿的内涵要丰富而且耐看。张建忠和孙根年(2012)提出民宿的特有文化意象应该是具有特定的主题内容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2.3顾客体验的相关研究
2.3.1顾客体验概念
体验是一种经济物品,早就在1970年,未来学家Alivin Toffler就预言体验经济时代即将来临,他还将体验定义为是物品和服务心理化的互换物。之后B. Joseph Pine II和James H. Gilmore(1998)提出体验是企业有意识的提供,使消费者个性参与其中的事件,是一种独特经济物。我国学者提出体验不仅是消费过程还是产生过程(汪丁丁,2002)。之后又有学者从其他方面提出体验的定义如从心理学方面,著名的体验营销者Schmitt(1999)在其文中指出体验是人们对于刺激而产生的内在反应。之后Csikszentmihaly(1997)提出流体验,他认为流体验是最优体验的过程,是人完全投入的整体感觉,他认为当人们处于这种状态时,人们的心情会非常愉快并且能感觉时间过得快。也有学者提出体验不是感官表面,而是将其感受表现在情感反应(普片,2014)。还有学者解释顾客体验是顾客在用个性的方法参加消费事件时所期待、难忘的感性与理性的感受(刘建新,孙明贵,2006)。从管理学方面,Crabone(1994)认为顾客体验是是在一系列过程中积累的感知。国内学者朱世平(2003)认为,顾客体验是满足人们自己内在体验需求而产生的一种顾客和企业之间的互动过程。
2.3.2顾客体验相关研究
根据顾客体验的特性,可以将顾客体验分为1.主观性2.异质性3.互动性4.感知性5.情感性。1.主观性。学者范秀成李建州(2006)提出顾客体验有强烈的主观性,其中包含个人的主观判断,是个人长时间累积后内心产生的主观评价(刘建新,孙明贵,2006)。2.互动性。顾客和产品是互动的结果(Addis,Holbrook,2001)。3.感知性。顾客体验过程是一个感知过程,是顾客经历一段时间后对产品的体验感受(Schiffman,2000)。4.情感性。顾客在主观感受到的情绪状态(Carbone,2004)。 民宿文化意象文献综述(2):http://www.chuibin.com/wenxian/lunwen_206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