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红现象概况
从网红的定义来看,“网红”应该理解为网络红人,指在网络上受到网民追捧而走红的人。如果说,痞子蔡、当年明月等靠文字在论坛中火起来的写手是“网红1.0”,靠噱头、“审丑”走红的芙蓉姐姐、凤姐是“网红2.0”,那么当下依托时代的变化焕发出了新生机的“网红”则进入了3.0 时代[1]。
从目前网红体量分析,根据2017年中国网红经济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网红个体拥有粉丝量级达到十万级别的网红人数同比2016年度增加了57.3%;除了网红个体的崛起,2017年中国网红粉丝规模总量也在2016年原有的基础上引来了爆发,粉丝总量达到了4.7亿,较2016年的数值增长了20.6%[2]。网红个体量级和粉丝社群整体量级的快速增加,使得网红领域受到到资本的关注,也让网红经济的天花板得到了提升,网红个体作为产业链中提供流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近年来也为这方面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也变得更加清晰。
根据艾瑞咨询报告的数据显示,2017年网红粉丝社群已经在一些个体属性上出现差异化[2]。首发网红粉丝性别比例发生变化,其中网红粉丝男性占比61.4%,较2016年增长了近4个百分点;分地域来看的话,用户主要集中三四线以下城市,占比为54.1%,体现出粉丝用户下沉明显的现象。在网红粉丝所感兴趣的内容方面,越来越多的内容模块被挖掘和所到喜欢,可见未来在不同垂直领域中会有更多的潜力存在。例如在网红粉丝关注的其他领域中,搞笑幽默内容占比最大,达到了65.7%,仅此于这块内容的就是娱乐明星类内容,达到了50.5%,除了这两个之外在网红行业中关注度较高的有泛娱乐类的内容,但近几年发展的短视频方面也带动了旅游模块网红的发展,考虑到传统旅行社流量成本的增长,未来这一块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网红粉丝的基础是互联网上形形色色用户,每个用户都有着不同的选择爱好,但随着外界给与的引导和个人内心的选择,部分粉丝个体会汇聚在一起,形成本论文要讨论的网红粉丝社群。
而从网红个体来说,网红其实是互联网上的一种表演者。自我呈现的概念由欧文·戈夫曼在其研究社会行为与心理的“戏剧论”中提出,人们通过角色扮演来展现自我,自我是情境定义的产物,人们根据舞台的情景定义来领会社会和他人对于自我的角色期待,通过印象管理来协调自发性主我和社会化客我之间的矛盾,从而使自己呈现出来的形象符合期待,达到自身的目的[3]。对于网红来说,就是吸引流量获取粉丝的喜欢。
2、互联网社群研究
互联网上的社区被称作网络社群,而网红粉丝的社群也算其中的兴起分支,网络社群被人们所提及最早在1993年的时候,当时的学者霍华德·莱茵戈德在其《虚拟社区:在一个电脑化的世界里寻找联系》中第一次对其概念做了系统化的表述:“虚拟社群本质上市一种网络上的社会集合体,当足够数量的人们持有充足情感,并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地进行公共讨论,便能再网络空间形成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4]。”
虽然社群传播目前学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但是人们已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广泛的运用社群传播这一原理。实际上,社群和社群传播存在密切内在关联,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指出:“社群”一词的英文表示同“传播”的英文单词词根相同,由此体现了两个词的概念存在同源性:社群是人们彼此之间基于社会关系建立的群体集合;传播的实质就是社会关系互动,人们在这种维持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建立新的社会关系,传播是社群形成机制中的重要组成条件,而社群内部人员群体的不断扩展,也是外部传播的基础[5]。最后,内部与外部两方相结合,并且互相影响,成为一个成熟的互联网社群。 互联网用户心理研究文献综述:http://www.chuibin.com/wenxian/lunwen_205882.html